“我曹孟德平生最佩服的人无出其有,只有你刘备一人。像袁绍,袁术,董卓吕布之人,他们不是官二代,就是凭着一把子力气耍狠,与你东吴结盟、纵横捭阖之策无法比拟;若我处于你的位置可能无法做到你这样得心应手。”
“我刘备能入孟德兄法眼,高看我了,再敬你一杯。”刘备又一饮而尽,曹操未动酒杯继续说道:
“赤壁之战前,我百万大军欲征东吴。孙权小儿自觉力量不足,急需外援,恰好你刘备两万驻军江夏,刘表荆州各派对你防范有加。你也忧心被我大军所获,这才为东吴助阵。”
“有人说刘备你外联东吴均是诸葛亮之谋划,我看并非尽然。想那诸葛孔明一生谨慎六出祁山,而不剑走偏锋经子午谷直捣长安洛阳,不然我曹魏早已是他囊中之物。由此可见,深入虎穴、赚得孙权之妹,没有你刘备的雄才大略和机智应对,光凭那黄口小儿诸葛亮舌战群儒,如何才能让孙权乖乖就范?”
“我看你刘备智谋杀伐当年不输于我曹孟德。”曹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此时那牛头马面听得入神,干脆坐在曹操与刘备旁边,也不急着催促他们赶路。
下回分解
求收藏打赏鲜花月票
第
二章
黄泉路上,天近黄昏,一股阴风吹过,天迅速
变
暗了。
刘备与曹操二人还依然坐在路旁吃酒,牛头马面二鬼掌上灯来,拿出瓜子花生供二位下酒,继续听他们煮酒
论英雄。
“刘备,你是上天派下来专门与我曹操作对的。”
“这是为何?我刘备与孟德兄也曾经同朝为臣,并未曾强行加害于你。当年赤壁之战,我也只是打个边锋,还派了与你交好的关羽关云长断你后路、放你一马;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也只是小打小闹,并未动你根本分毫,何来是上天派下来与你作对的?”
“谬哉、谬哉、谬哉!”曹操一连说了三个谬哉。
“从我们刚认识你刘玄德就开始算计我。不让我如愿。我一一说给你听。”曹操有点急躁,继续说道: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初,你见我对你三兄弟赏识有加,便黏上我了。要粮草要兵马,处处想着壮大队伍。我当时想趁着董卓主力军与诸侯对阵,出奇兵,直捣空虚的长安董卓大本营,1万精兵还要分给你2000,以至我兵败,无本翻身,只得回老家砸锅卖铁,招兵买马。”
曹操向嘴里扔了一颗花生米,使劲地咬了几口:
“而你刘备却弃我而去投靠了公孙瓒、陶谦,拿着我给的2000人马居然越做越大。在我最需要你鼎力支持的时候,你不在。等我们再见面时,你却站在了与我对立的另一面。
刘备,你忘恩负义!”
曹操说起有点气愤,抹了一下嘴边上粘
粘着的花生皮,闷口喝了一杯,继续骂道:
“陶谦与我有杀父之仇,你却与他打得火热,看上人家的徐州之地,又不想明抢暗夺,还要人家军民全部心悦诚服地拱手相让,频频试探他们。你刘备手段真是高明!”曹操这话不知是羞辱刘备还是赞扬刘备,令刘备不知所措,也捡起一颗花生低头剥了起来。
“糜竺、陈登二人卖主求荣,帮你获得徐州之地,但你知道徐州易攻难守、四面环敌,徐州你那些兵马根本不是我和袁术的对手,于是你收留走投无路的吕布,让他帮你守护徐州做背锅侠,挡箭牌。你的算盘打的太妙了。”
“随后你见吕布不服你管,又与我勾搭,想借我之手除去吕布。我也不上当,让你去攻打袁术,你却保存实力,假装兵败臣服于我,又寻思分我钱粮与兵马,着实让人记恨!”曹操说到此,非常气愤,抓起桌上一把花生,在手里用力一揉,“唬”地一声吹了一口,花生皮四处飞扬,几乎要落得刘备满脸都是。曹操并不解气,继续说道:
“那吕布武功高强,无人能敌,我本爱才,欲招致麾下,你却三言两语让我失去了一名大将。难道我曹孟德战将如云,还降服不了这样一个宵小吗?”
说起刘备一句风凉话“你看看董卓丁原的下场”,导致曹操决定勒死吕布,失去一员战将,曹操甚是痛惜。
“你刘备无法降服吕布,也不让我试试,可见你是多么的嫉妒于我。你刘备已经有关羽张飞猛将,就不能容得我看上关羽,绝了我的念想。这还不证明你是上天派来与我作对的?”曹操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
“当时在徐州,我确实有此意。你曹操已经战将如云,我无法与你对抗,更不能让你再得良将,不然我哪有翻盘的机会?”刘备自觉理亏嘟囔着说。
“再说关羽千里走单骑,护送我的两位爱妻。我一直担心他会被你收买,拉拢,因此在我投靠依附袁绍之后,不断写信给二位夫人,让他们劝说关羽尽快归队,毕竟当时袁绍势力表面上比你曹操要强大。你让他识时务为俊杰,他确实做到了,只不过他是来投奔我一起依附袁绍,在他的眼里俊杰是我,刘备而非你曹操。”
刘备说起关二爷千里走单骑,投奔自己而没有被曹操获得,显得格外得意。他坐直了身子细嚼慢咽起来。这一点看在曹操的眼里甚是气愤,只得猛喝几口黄酒,把口中的花生米咬得咯嘣咯嘣直响。
刘备又说:“你曹操战将如云。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张辽、徐晃、典韦,许诸等,哪一位将军与吕布、关羽单挑,都能打上个七八百回合,也不至落败,但我刘备只有五虎将却能够三分天下,让你曹操高看我一眼,不得不把我作为毕生的对手看待。可惜我时运不济,根基不稳,只得了益州一地,若我有你那样的资本,定能够统一天下。曹操,你承认吗?”刘备得意里望着曹操等待他的答复。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