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读书人、太没有想象力了。
尤其看到几处模仿怡红院、教坊司、凤鸣苑、潇湘馆等,第一等勾栏去处的建筑模式,何长安更是火大。
‘盗版就盗版,谁都有囊中羞涩的时候,可也不能花了银子、却又不开张,这算怎么回事?’
‘估计是那帮读书人抹不开面子,没人愿意抛头露面,充当那什么老爹、龟公吧……’
瞅着七八座装修豪奢的空置房,何长安心疼的直哆嗦,开始后悔吓跑了李义山。
让那老头儿来黄泥巷,经营这些馆、院、阁,铁定是大行家……
……
黄泥巷里有了学堂,孩子们在晚读。
朗朗书声让何长安驻足不前,心中竟然莫名有些感动。
书院读书人,看起来一个个荒诞不经、俗不可耐,其实,那种修口、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从未丢下过。
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大唐,他们从来未曾放弃,这就有点值得玩味了。
何长安循着蒙童们的读书声,来到一座三进大院门前,抬头望去,门楼上挂一‘书院’匾额,结体端雅,笔法森严,自成一体,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何长安读书少,只是觉得好看。
‘隔着百余步,便是勾栏赌坊,这书院选址……’
何长安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侧耳倾听,蒙童读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后面的、他便听不懂了。
黄泥巷书院三楼,一名清瘦、古板的老夫子临窗而立,手里捧一卷黄旧古籍正读的入神,突然心有所动,低头便望见站在大门口的何长安。
老夫子放下书卷,隔着窗,很认真的看了他一眼,便又埋头读书了。
一个粗鄙武夫,品性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