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讲要不忘初心。咱在临淮的时候,说得明白,要强军救民。如今和州几十万生灵全仰仗着咱,咱却为了自己的霸业野心,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即便咱打赢了张士诚,又能如何?不过是第二个不顾百姓生死的元廷罢了!”…
朱元璋说完这番话之后,站起身,抖了抖身上的铠甲,对张希孟道:“先生,咱现在就要动身,高邮和扬州,所有事情,都要先生收尾了。不管做成什么样子,咱都相信先生!”
张希孟也站了起来,迎着朱元璋的目光,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别看他分析了那么多,心里头也有了定见,可是放过张士诚,还是让他意难平!
而不忘初心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何等艰难?
或许饿只有朱元璋这种人,才能奉行始终吧!
“主公放心,这些事情,我一定处理妥当,主公只管放心领兵前去。我处理好之后,也会去协助主公,此战,我们必胜!”
朱元璋满意点头,他可以放心了。
随即,老朱扭头,朝着外面走去。
就在帐篷门口,一个魁梧的黑面汉子,跪在那里,眼中涌动着泪水。
这人正是胡大海。
“上位,卑职,卑职代和州百姓,谢过上位,活命之恩!”
砰砰砰!
胡大海以头杵地,激动颤栗。
张希孟急匆匆赶来,和州出现了危机,这是瞒不住的。
在老朱的军中,主要将领虽然以濠州等地为主,但是士兵这块,和州却出了两成还多。
如果朱元璋不管和州,继续对高邮用兵,这些人也未必会反叛,但是毫无疑问,会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根深深的刺儿,永远也拔不出来的那种!
试问元廷几十万大军,怎么就因为罢免了脱脱,就全军溃散?
军纪何在?
就没有在乎大元死活的股肱之臣,社稷之将吗?
没了,真的没了!
在一个个昏君权臣之下,在一次次血腥屠戮之下,在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面前……那点凝聚力早就荡然无存,全靠着脱脱一个人维持着。
江苏跟他们比起来,都是那么牢不可破。
所以,脱脱一去,几十万大军,立刻土崩瓦解。
同样的道理,朱元璋不弃和州百姓,和州兵也愿意为朱元璋效死命!同样的例子还有太多,所以朱元璋的兵马越打越强,打不垮,打不败,最终才能横扫天下,成为乱世王者。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敢铲除任何违法的勋贵,不管多大的功劳,有多少旧部,只要败坏国典,面对朱元璋的屠刀,他们半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不是这帮人不想搞事情,而是朱元璋在军中,在民间,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他的权力就来自于每家的那一本大诰!
毕竟千百年来,能真心对百姓好的皇帝太少了,朱元璋就是那个佼佼者!
“胡大海,你跑这里偷听军情,败坏军纪,罚你杖责三十,等救了和州之后,再来领罚。你现在立刻调集部下,充当前锋,出兵,救援和州!”
胡大海忙不迭答应,咧嘴大嘴就是笑。…
“能救和州父老,俺就算死了也甘心!”
说完胡大海转身下去,调集本部兵马,火速出发。
朱元璋也紧随其后,徐达,花云,费聚,吴祯,这几个能打的,都跟老朱走了。留给张希孟的人不多。
汤和还在扬州驻守,张希孟身边只剩下冯国用。
好在这位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张希孟跟他也最合拍。
“上位去救和州,当真是大仁大勇!能舍了这边几十万人,还有唾手可得的高邮城。真不愧是当世雄主!咱们没有跟错人!”冯国用万分激动感慨。
如果没有什么抉择难度,谁都知道该怎么选择,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朱元璋的行为,着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但现在有个问题,就这么退走,把这么大的利益,都让给张士诚?
那也太便宜他了。
“我琢磨着能不能从张士诚身上,榨出一些油水来?”张希孟若有所思道。
冯国用立刻点头,兴趣十足。
“张先生,这个张士诚可肥得流油,别的不说,光是盐这一项,就不可估量啊!”
张希孟深以为然,两淮的盐有多大的利,谁也说不清楚,元廷正常年份,每年从两淮办盐九十五万引,或许大家对这个数字没概念,一引盐,在元廷折算中统钞一百五十贯……而两淮就有近百万引!
盐利之大,可见一斑。
这还是在没有红巾起义之前,而且还不算私盐!
毕竟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他比谁都知道,如何用私盐发财。
别看现在是战乱,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只要不死,一是吃粮,二是吃盐,丝毫不会减少。
历史上张士诚凭什么跟朱元璋斗了那么多年,最大的依仗,就是食盐暴利!
而此时张希孟却打算从张士诚手里,撕扯下一块肥肉来。
“先生,有个叫施耐庵的,从城上系下来,要求见上位!”
张希孟眼前一亮,区区臭码字的,来这儿要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