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她还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
自己满肚子的疑问,总算有了能帮着解答的人了,这种快乐,简直无法想象。
她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里,翻出了她写的地圆论,这是一篇很潦草的文章,只有几百个字而已。
拿这个去请教张相,简直是犯罪!
夏知凤看了看时间,她觉得距离张相回来,还有好长一段时间。
夏知凤就提起笔,重新润色,争取把文章写得仔细清楚一些,然后再交给张相公看。
至于张庶宁的承诺,到底做不做得到,她是没有什么怀疑的。
张老板肯定说到做到!
除了夏知凤,受到震动的学生,还有很多,其中一人,名叫黄子澄!
这人今年二十岁,长得极好不说,还颇具诗才,按理来说,他绝对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备受瞩目。
但是对不起,知道黄子澄的人并不多。
主要的问题是黄子澄年纪稍大,在进入济民学堂之前,他已经学有所成。
进入学堂,仅仅是旁听生的身份,并不参与学堂的考试,因此大家伙并不知道。
黄子澄能进入学堂,多亏了一位老先生,此人名为梁寅,他学问极好,但是运气奇差,在元廷治下,屡试不第。
后来刘三吾担任济民学堂山长,把他请了出来。
梁寅早年教过黄子澄,他进入学堂之后,阅读了张希孟的文章,又研究了学堂的设计,发下多了诸如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课程。
梁寅就觉得以前黄子澄所学的东西,远远不够,因此写信请黄子澄过来。
黄子澄果然听命,来到了济民学堂,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天生的做题家,黄子澄尽管不能参加考试,卷起来也是相当恐怖……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自学了所有课程,并且在算学,医学,农学上面,颇有造诣。
作为一个旁听生,黄子澄准备进京参加科举,或者另外寻找出路。
偏巧这时候,张希孟来了济民学堂讲课。
仅仅这一堂课,就让黄子澄想了许多。
他找到了梁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打算去北平,去文化的荒漠,去一片蛮夷之地,传播教化,把自己所学,带给北平的孩子。
梁寅在听到这话之后,颇为感动,因此在午休之后,就跟刘三吾提到了此事,意思也是想说,咱们学堂的后辈,也是颇有担当,不都是无修小人!
刘三吾听完之后,也是很感动,就趁着张希孟要回去的时候,把黄子澄的事情说了。
黄子澄?
还要去北平?
干什么去?
辅佐朱棣吗?
张希孟越发感觉这世道魔幻了,不过一想到这两个死对头即将凑在一起,他还挺高兴的。
“这样吧,让黄子澄过来,我跟他聊聊。”
不多时,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前来拜见张希孟。
确实很帅气,张希孟也不能说人家不如自己,就不帅气。
事实上黄子澄在历史上乡试第二名,会试更是考了个会元,到了殿试,考了第三名探花……虽然没有连中六元那么恐怖。
但三场大考,全都在前三,而且还拿到了象征着才貌俱全的探花郎,黄子澄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绝对是卷王级别的,还是王中王!
“张相,学生在上午听完相公所讲师德之后,颇为震动。学生觉得,师者不该端居学堂之上,只是高台教化,似乎应该去最艰苦的地方,传播教化。北平之地,古为幽州,又是元廷都城,数百年隔绝,胡风弥漫。学生虽然学问不济,但是愿意略尽绵薄,抛砖引玉,前往北平,教导学生。”
张希孟听着黄子澄的话,并不觉得他是虚情假意。
“现在北平牵着辽东,又牵着高丽,数省之地,诸部混杂,想要传播教化,难度不小啊!”
黄子澄忙道:“事在人为,学生觉得,只要凭着一颗心,全力以赴,便不能成就大功,也足以问心无愧!”
张希孟沉吟少许,“这样吧,我以私人身份,给燕王写封信,让他给你提供些便利!”
黄子澄连忙拜谢,“张相,有意去北平的,不止学生一人,我们势必全力以赴,教化学生,义不容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