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万历新明> 第九十章 火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 火炬(2 / 2)

锦衣卫总部接报后,也不敢隐瞒,立即上报朱翊钧。朱翊钧将蓟州局的报告和张伯伦的密信要来看了,只能苦笑。

他心知自己在后世尽管是一个干部,但是对情报战线上的工作程序、保密规定、叛逃人员处理等所有内容都是两眼摸黑,想当然办事肯定要出问题。

张伯伦和三姐儿的逃跑,充分暴露出锦衣卫内部的管理混乱,人员控制等手段、制度缺失。尤其张伯伦因为参加锦衣卫较早,人事档案竟然十多年未更新——从他直接跑了的情况判断,现在去找他的家人估计都没地儿找去。

这样的人尽管有能力,但锦衣卫将军情重任放在他的肩上,是对战争这一最高政治斗争手段的侮辱。

朱翊钧在蓟州局报告中做了长篇批示,要求锦衣卫全体以此案为鉴,举一反三,对他们仅用严酷家法来控制人员的粗暴手段进行了批评,责令拿出改进措施。

朱翊钧要求,对情报人员的管理,应该是激励和管控并重,内部规章要制定出细则,奖罚都要分出更加详细的等级;对全体人员要进行反复的纪律和保密规条灌输,让他们形成下意识,不敢触犯红线。

要对人事档案年年进行更新、复查,在派出人员承担重大任务时好掌握其心理状态,不光看能力,更要保证忠诚;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民族、国家教育,让所有锦衣卫官兵明白身上担负的究竟是什么等等。

对事件造成的后果,朱翊钧倒不是很担心。王杲已经是一条断了脊梁的丧家犬,雷霆扫穴之下,很快就能轸灭。正如刘应节和李成梁在奏章中的判断,只要把古勒城拿下,其他的女真部就能把王杲残余势力给吃了。

反倒是针对女真的后续处理,要动动脑筋。大胜之后仍采用羁縻之策,显然不合时宜。

对锦衣卫在此次张伯伦逃跑事件的责任追究方面,朱翊钧倒没有大动肝火,毕竟是体制机制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因此,从王通到刘应节等相关人,一律戴罪图功,原职位不变——东厂年底前要裁撤,到时候这些人都要重新摆布。

......

张伯伦这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导致了辽东整个军事行动的调整。八月十五,东虏满以为辽东军民都在收粮、过中秋的时候,李成梁率领辽东所有骑兵三万,倾巢而出,如神兵突降般将龙头山团团围住。

骑兵下马,改成步兵,从山下仰攻古勒城,第二天即攻到城下。

原时空万历三年,李成梁率领马步六万围城而久攻不下,最后靠王杲手下背叛才破城。

在本时空的万历二年,朱翊钧已经将自己治理辽东的下一步思路与张居正、刘应节、戚继光等人反复商讨,此战坚决贯彻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目的要实现政治目标这一根本宗旨。

在这一战争思想的指导下,李成梁部并未做什么招降之举,围住古勒城后,随军工匠即开始打造简易投石车。

御马监张鲸派了得力人员,将朱翊钧去年即指示内府按照土法炼油方法,研究生产的火油混合液——技术极限就是混合液,再进一步也分离不出来——带到古勒城下四十桶,共一千斤。

八月十八日,李成梁部用抛石机将装了火油的陶罐扔进城,再放火箭。此举将古勒城点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烧了四天三夜,冲天的火光照耀了整个辽东。

战后清点,古勒城内仅有包括王杲在内的三十人躲在井内存活,朱翊钧基本实现了三姐儿希望王杲部“断根、死绝”的愿望。

......

当初张伯伦带着三姐儿逃跑后,王杲料辽东秋后肯定攻城。为了分散风险,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派了出去,老大阿台作为继承人到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处寻求庇护,并寻求结盟;二儿子跟着大嫂到了觉昌安部,以探亲为名住在建州左卫。

大火才灭,建州左卫首领觉昌安就将孙女直接毒死,一尸两命,尸首送至辽阳;王杲的二儿子,才十六岁,槛送京师。海西女真部首领王台将跑到他家阿台也绑了,连同三十个亲兵的首级,一起都送京师。

王家父子三人,在献俘太庙后,王杲并未像原时空那样在京师受剐刑。而是被送至抚顺,在那里朝廷要会盟女真各部,这三个到时候另有用处。

辽东总兵李成梁,终于实现了封爵的愿望,以轸灭王杲之功,获伯爵之赏。与他一同受赏的,是南苑武学常务副山长戚继光,以抗倭和在蓟镇击破董忽力之功,同获伯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