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骁:“有个长线的消息,奥斯曼几大附属国,几乎都开始缓慢的易主,行省也开始割裂,除了伊斯坦布尔之外,其他都像是——”
俞星城皱眉:“都像是老太太嘴里松动的牙了。哈丽孜死才几年,太快了,这些国家侵吞的速度太快了。我听说朝廷想要抢夺奥斯曼的技术?”
温骁:“但是很不顺利。莫塔夫皇帝似乎半疯了,而真主党派之类的宗教团体控制全国,却因为教义教派内部斗争很严重。大明想要去洽谈,但内部变化太大,根本就没法好好谈。”
奥斯曼本来就靠近地中海的是非之地,又拥有资源、技术和土地,在一个大意的瞬间,就被豺狼趁虚而入,如今简直有当年大清帝国末期的狼狈。
俞星城皱起眉头:“现在还谈什么呢,抢吧。唉,皇上难道不懂这一点吗?”
温骁:“不是说皇上不懂,而是皇上……最近精神大不好。燕王殿下虽然已经很能干了,可依然很难和皇上这样的才能相比,他政务上有些吃力。而且,他还不是太子,连登上太子之位就花费了太多的曲折,更何谈去掌控天下局势呢。我跟你同行,咱们也不要在城中滞留,直奔宫中吧,他一定等你许久了。”
作者有话要说:温骁穿上了礼服西装还戴上了眼镜。如果俞星城最喜欢的大明府县,苏州、应天算得上前茅,广州她也随宝船停靠过,颇是喜欢,但不论怎么数,都数不到京师的。
甚至她挺讨厌这座城市,特别是讨厌那道城墙里连绵的瓦顶,与新风吹不散的腐朽,总觉得哪怕外头鲸鹏乱飞,工厂锅炉暄鸣,也影响不了这城里齐声诵读的“之乎者也”。
只是这次回来,她却发现,京师附近的城墙,多了好几处人为的破口,而且还有道路从城中延伸出来。
温骁看到她张望的眼神,道:“是当今皇上也明白,城墙这东西早已防御不住任何敌人,而所谓的为了‘安全’的故步自封,只会让京师除了住着王侯将相,就再也没价值了。他想要扒掉城墙,停止宵禁,内外通路,而后再在京师附近修建火车站台与鲸鹏栖台。”
俞星城:“这是好事儿,只怕反对的人很多吧。”
温骁:“现在皇上就要凭借自己的威名和能力,尽量去多做那些被人反对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咱们虽然都知道他的野心和能耐,但由于他做事并不如前朝帝王那般稳重保守,一直在民间风评不佳,甚至早些年在某些掌握报刊与文人学子的世族有意的引导下,他都被说成了暴戾昏君。皇上不在乎,他知道不求名才有成事,他愿意把自己的烂名声用到最后,来给燕王殿下铺路。”
传过四百年历史的厚重城墙,那城墙被挖开的断口被修理平整,用红漆涂抹,似乎是打算回头修成一个新的城门,但多处缺口,已经把京师的城墙,变成了一个个断开的屏风。俞星城隐隐能感觉到,城外的人不讨厌它,城内的人不喜欢它,没了这道城墙做遮羞布,那些城内高贵人最瞧不起的洋物、新物、下等物,必然会涌进来,带着拳打脚踢的吵闹欢欣霸占进来。
最后只会有一群有话语权的高贵人,高高站在城楼上,咏诗再叹一次“礼崩乐坏”——这个从礼和乐诞生便被用烂几千年的流行词。
一路进宫路上,能瞧出来,京师内修建了或在建许多高塔,还有鲸鹏巡航,有新炮台假设,似乎给京师构建了从天上到地下的防线,京师内因整修、规划而多了几分活气,只可惜紫禁城还是那个紫禁城。
若是没有皇帝退位,它还是一样的死气沉沉。俞星城他们的车架越接近午门,她就忍不住在想,如若大明这一步没走错,如若皇权幸或不幸的延续百年,会不会以后皇帝会在午门前,被各国前来的记者们团团围住,左右手坐着他国首脑,开起了新闻发布会?
一路穿过月华门,走到熟悉的养心殿,殿前的荷花坛变成了一座挂钟,其余的变化并不大,依旧还是有几个内监站在抱厦那里等着,只是其中不会再有客昔客公公。
俞星城也没见到王公公,听说他年岁大了,又爱饮酒吃肉,去年突然发病死去了。
但是孔元节这位老祖宗还是在的,他也还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有燕王殿下曾经的大伴太监,做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一般除非大事,都是那位大伴在办。很明显就是皇帝将司礼监大半都交给了燕王殿下掌管。
而燕王如今也在养心殿或东边的斋宫去会见外臣,他本来是与宁祯长公主住在宫外府中,不过现在皇上以要他贴身照料为由,将他留在了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