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飙升,原材料不足,赵山河只得向原材料供应商赊账。
渔具厂效益良好,供应商不愿失去优质大客户,同意每月十一号结账。
量小的生意可做可不做,没有多少人愿意赊账。
量大的生意,而且不愁拿不到钱,只要人不傻,就不会放弃。
眼见打包赚钱,积累的订单太多,在老婆的唠叨下,赵永强找到赵山河。
速度快的,一分钟能打包四件,速度慢的,一分钟也能打包两件。
一天能赚一千多,这么好的工作,理应照顾亲戚朋友。
渔具厂刚开工的时候,由于产量不足,厂里打包的人,每天只有几百块钱。
新增几条生产线之后,鱼竿日产七万两千根,饵料日产十万八千包,人均一千一百多件货。
某些顾客一次购买几包饵料或几根鱼竿,打包的件数略低于产量。
“五叔,有事吗?”赵山河问道。
“阿雄,厂里还要人吗?”赵永强问道。
“以现在的产量,厂里不差人了。”赵山河想了想后道。
村里除了年龄太大与太小的,几乎都在厂里打包。
总共一百二十七人打包,人均每天打包一千四百多件。
算上父亲、大哥手下的辅工,渔具厂已有一百五十六名员工。
新增几条生产线,添加原材料就忙不过来,为此,赵山河增加了一些人。
“我老婆的三个哥哥,想过来帮忙,行吗?”赵永强问道。
“五叔,产量有限,再找一些人”赵山河婉言拒绝。
渔具厂的面积只有一亩多,再也放不下生产线了。
扩建渔具厂,然后增加生产线,没有多少意义。
一根鱼竿能用很久,再过一段时间,鱼竿的销量必定锐减。
鱼饵属于快消品,日产十万八千包,或许会供不应求。
国内有几千万钓鱼人,每天至少能消耗一百万包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