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牙村附近土地比更靠近海岸线的那些沙地肥沃,能种的作物种类比较丰富。
秋收过后,腾出来不少空地,又都被佃农们见缝插针种上了些成长周期的作物,如萝卜、茄子之类,或是生长速度更快的绿叶蔬菜。
这里跟靠海的沙地不同,经过考虑,李絮不打算用来种红薯等新作物,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规则。除了极个别收成总
是不好的佃农被解约,其他人全部保留下来。这一举动给佃农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侍弄起田地来也更加有干劲。
李絮在附近的田埂上转了转,看着地里矮矮的绿色苗株、或蹲或站的劳作身影,听着时远时近的几声隐约鸡鸣鸭嘎、以及人的交谈声,闻着乡间独有的清新空气,忽然有种回到草沟村的错觉。
不过,这里没有魏家人。
她摇摇头,一边往回走一边算账。
这一季秋收的粮食,按照先前买地的契约跟原主人按一定比例分了。除去缴税那部分,剩下的粮食不多,刚好够支持田庄现有人手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温饱。
不过,等到明年有收成就能支援其他地方了,多的还能卖出去。
“袁家好像没在这边置办田地,粮食肉菜大多是在市场上批发采购,干脆跟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又是一个双赢!
这样的话,现在的规模还不够,估计得弄个大点的养鸡场、养猪场……”
李絮在心中盘点着,转头就将这事交代给田庄管事戴荣。
这位戴管事是土生土长的鱼牙村人,并不是她自己找来做帮手的,而是先前那份买地契约附带“送”的。
原主人大抵是受了甘泉县一带崇商厌农的风气熏陶,对种地这种来钱慢的营生不感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派什么心腹好手过来监管,只在本地挑了个实诚能干的人做小头头。
后来转让地皮时,李絮接盘原有的人事关系,看管事为人还算靠谱,也没急吼吼换人——毕竟还得靠着他去管那些本
地佃农——还顺手给他涨了涨工钱,也把奖金机制带了过来。
戴管事的工作热情瞬间被点燃,这阵子干劲十足,只用了一天就说服了其他佃农接受新主家的存在,又马不停蹄联系
木工、石匠,购买建材,连帮忙盖房子的散工都是被他劝过来的。
他也没有顾此失彼,田地种植方面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没让哪块地白白闲置,可见戴管事确实踏实能干。
就是,遇上意料之外的事应对得不太好,如今天的流民事件。
李絮在心里记了一笔。
不过,她也没有太过怪责对方,就连她自己一开始也险些没反应过来呢。
“这些钱你先拿着,不够用再进城找我支。”她言简意赅将新计划道出,又递过去一个钱袋。
戴管事接过沉甸甸的钱袋,整个人愣住了:“东家,用不着这么多……”
按照新东家的意思,养鸡场、养猪场都占地不小,需要重新圈地建设。地不是什么问题,在东家的地皮上随便挑就好。倒是养鸡场要盖大棚,养猪场要盖猪圈,这些材料都要花钱。不过,这也花不着这么多钱吧?
更别提,现在大宅子还在盖着,建材都是批发价采购的,搭上这趟顺风车后,鸡场、猪圈的材料费就更要打个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