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谚之所以兴致勃勃跟来新平,除了想来故地重游、拜访魏家二老、顺道结伴南下之外,也是被魏渠提及的人工孵化一事勾动了心思。
他虽然喜欢游山玩水,把自由自在看得比官场前途更重要,但他并非是个只知寄情山水、何不食肉糜的蠢货。既然要去做官了,自然要努力做好这份差事,最好能考评年年得优,这样才有升迁的机会嘛。
当然,考评不好的结果除了继续在原任上混吃等死养老,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被平调到环境更恶劣的县城去,也相当于是贬谪了。这种情况虽然也能看到不同的山水,但未免落为被动。
还是把政绩做好了选择范围更大些,到时他可以偷偷跟吏部的姐夫走后门,让他帮忙把自己弄个去风光好的地方。
总之,要做一个好的地方官,除了明察秋毫、狠抓文教,还得努力帮百姓们搞钱!
这不是嵩阳书院教的,而是跟魏渠同窗了大半年后、以文章形式切磋过无数次得到的经验之谈。
百姓手里有了钱,小偷小摸的事自然而然就少了,也会愿意花钱给家里孩子读书,刑名、文教两个关键点都能稳稳抓住。此外,有了钱百姓就会去花钱,买东西,商人生意好了,交的商税自然就多了,税赋也是上头考评要看的一大重头戏。
搞钱要讲究因地制宜,不过,鸡鸭这种东西几乎哪里都能养,多学一门本事不亏。
魏渠早知李絮和王氏她们的打算,没有要把人工孵蛋的技术当金疙瘩捂着,反正将来都要慢慢传出去的,现在多教一个贺谚根本不是事。
张婶子作为代表,向魏渠、贺谚等人总结了一番养殖经验,又带他们去孵蛋的屋子里转了一圈,还小心翼翼托着几只孵化周期不同的蛋走到外头,对着日光让他们看蛋中有何区别。
“现在天气暖和了,地暖只夜里烧一烧,门窗关上,余热散不出去,白天刚好……太热反而不好,差不多比人身上暖和一点就足够……等到了夏天,地暖就可以停了……”
张婶子红光满面地讲解着,两个即将走马上任的新知县都听得很认真,他们的随从则在身后捧着硬炭笔和小本本奋笔疾书做记录。
草沟村的老乡亲们看到这一幕,更是感慨万千。
他们这个穷山沟里果然飞出了只金凤凰!看魏渠这努力的架势,将来前途肯定不可斗量!
果然,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啊!
本来还心疼束脩、不舍得送孩子去开蒙的人家顿时下定决定,回头就把孩子送去城里魏家的学塾上学。
要知道,探花郎小时候就是老魏秀才开蒙的,中了秀才才进的县学,先前一直是老魏秀才教。魏鲤今年不到八岁,却能出口成章,将村里同龄的小子不知甩出去几十条街。
细细想来,当年老魏秀才还只是魏秀才时也被不少人看好,只可惜出了那事没有继续考举人,否则,焉知后来老魏秀才就没本事考中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