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余安一脸平静的将夏志新没有说完的古文娓娓道来,随后微笑道,
“老人家,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旁边又没有别人看见,我帮你找回东西这件事情,你知我知,哪里会有多大的社会影响?”
“你...你...”夏志新颤抖着手,指着余安,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一幕:“你怎么知道这个的?!”
“子贡赎人的典故,余某不才,还是知道的。”余安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所谓子贡赎人的典故,便是说: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为什么要批评子贡?正是因为,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件事情,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了,这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让道德尴尬,让道德变成道德绑架,从而,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
夏志新在用这样的典故提点余安,示意他做好事求求回报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不过,《吕氏春秋·残本》作为帝都大学古夏洲研究学院王牌专业古文系内部课文,他也没想到眼前这个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会知道,这才转口想要用白话给人家解释。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不光知道,而且用一种近乎诡辩的方式把他的教训给怼了回来。
“我帮你这件事情又没人看见,无论我做好事求回报还是不求回报,那又有什么区别呢?”
能够这样举一反三,眼前这个小伙子,不光是看过《吕氏春秋》的残本,而且是将其钻研到了一个很深刻的地步!
夏志新甚至觉得,余安刚刚的论调,用来写一篇论文,就足够自己带的那帮不成器的博士生们毕业了。
“你...是哪个大学的博士生?长安?金陵?我哪个老朋友让你来的?”夏志新脸色涨红,差点以为余安是特意偶遇过来打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