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座碉堡内,一直挨打,正军心动摇的炮兵兵,突然看到了远处的一点火光,而且它正在移动,进而指挥官用望远镜观察,看清了那是一艘船。
一直躲在你暗处的敌人终于暴露出来,守军的恐惧,瞬间转而变成了愤怒。所有人如上紧发条一般运作起来,笨重的150巨炮开始转动炮口。无需合像测距,仅仅从船只长度,大致可以判断距离。高射速炮弹对如此近的目标,只需射击侧面投影,需要高低修正很小。对付速度极慢的民船,方向修正上不难,对准船头,大致能打中中间区域。
在敌人扑灭火势,重新隐形前,一发炮弹射出,瞄准船头艏楼,击中了舯部水线。一声爆炸,不足千吨的小船剧烈燃烧起来,吊车上,解除了保险的导弹落到甲板,引发二次爆炸,使得下沉时间减半,一分钟内,只剩下桅杆留在海面了。
其余参与偷袭的日船发现情况不妙,于是放弃进攻开始后撤,但是他们已然错过了最佳逃离时间,30分钟后,就要日出,这段时间,这些民船只能逃出大约10公里,仍然在150加农炮的射程内。
实际情况更糟,太阳跃出海平面前十分钟,海天已然不同色,眼尖的人,可以看到那些试图逃走,却马力不济的船只。由于是径直远离,使得目标相对炮位,几乎固定不动,射击变得更加简单。
指挥官识别出日军常规商船,通过简单测量敌人桅杆高度,就能大致测距,由此而得到的射击命中率极高,剩余几艘船,没有一艘幸免。
明治45年大炮,是一种奇怪的装备,作为陆军重炮时,太过笨拙,甚至需要与底盘分离才能运输,但是但是作为要塞炮,可以轻易安装到轨道上,其弹道平直,准头倒是不错。配合军舰淘汰的扬弹机,射速极高。
饭田得到消息,一把好牌打糟了,看起来还得麻烦海军,不过他并不为意,最多拖延登陆几个小时而已。
海军驱逐舰队,由7艘在太平洋战场已经拿不出手的老旧军舰组成,旗舰为装备4门120毫米炮的水无月号。当然考虑到7艘驱逐舰上,近30门100毫米以上主炮,敲掉一门150炮显然不成问题,唯一的难点在于,需要抵近些。
舰队向最后的那座岸边碉堡冲过来,当然不断变化航线,破坏敌人瞄准。驱逐舰的航速毕竟在哪儿,方向上变化率较大,加之船头截面小,150重炮打了几发,发现很难得手,于是停下,等待敌人继续靠近。
日军继续小新靠近,但是要塞里的炮兵连长颇沉得住气,一直没有射击,他知道天色大亮,自己不用着急,急的是敌人。陶明章的榴弹炮营正在赶来,很快可以提供支援。
果然,日舰进入到射程内,开始反击,但是海面毕竟摇晃,极限距离上,精度不能保证,于是日舰队不时横过船体,企图发扬舯部和尾炮火力,这样他们的投射量陡然增加一倍以上。当然,由于距离仍然太远没什么准头,日舰越靠越近,同时为了保持较为稳定的射击平台,航速也开始下降。
此时要塞才开始射击,150大炮位于平稳陆地,原本射击准头远超同口径海军炮,加之敌人炮火口径还小,弹道远不及这门炮来得平直。综合所有有利因素,连长决定以1门炮,对抗敌人28门120至127毫米主炮。
1200吨的太刀风号最为冒失,见要塞并不反击,企图径直靠近到2海里内,直接射击要塞射击孔。它成为第一个理想靶子。这艘老旧驱逐舰连续射击十次,只有两次击中碉堡正面混凝土防御带,其余炮弹因为海面晃动,不是从上面飞过,就是落到下面山脚。
150炮待其转弯,航速减低,只还击一次,就击中这艘船正面,炮弹贯穿主炮,进而炸毁舰桥。太刀风停在原地打转,当它转过90度露出侧面时,150炮完成第二发炮弹,这一次直接命中舯部,将这艘老掉牙的日本第一代驱逐舰炸成两截。
指挥舰水无月号,这才发现情况不对头,命令其余军舰逼近到近海。此时陶明章的榴弹炮群已经部署到位,就等着目标继续靠近。
超过20门105炮开始射击,日舰发现自己落在炮群火网内,被迫后退,这过程中,要塞中150炮,又重创敌驱逐舰一艘。要塞上方英寸(94毫米)炮也命中数发,日本驱逐舰队拖着黑烟,仓皇后撤。海军向饭田报告,还得调更大的军舰来才行。
饭田的整个秘密集结兵力的计划,颇为成功,但是却在最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成功的欺骗获得先机后,却面临一上午将要白白浪费,无法展开登陆,只因为海岸边还留着一座该死的碉堡,用的还是一门日本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