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的莜麦。
朝阳背风的山地种植玉米,不仅仅能够收获玉米粒,玉米秸秆可是好饲料。
反正种植的主粮品种不能单一,因为土地需要轮种才能保证产量、肥田。
除了马铃薯、番薯能够达到亩产八百斤以上,小麦、大麦青稞、莜麦的平均产量有一石左右,达到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斤就不算少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石是个体积单位,是用量具量出来的不是称出来的,笼统地说一石多少斤不科学。
应该说明一石米是多少斤,一石黍米多少斤,一石麦子又是多少斤等等。
麦子比米轻,所以一石没有一百五十多明朝的市斤,而是一百二十多明朝的市斤,折算成五百克的斤,应该是一百五十多斤。
如果根据地今年的收成过得去,预计能够收获十五到二十万石粮食,足够五万人的口粮。
可是根据地的人口一直在增长中,不差钱的耿章华把收留流民、灾民送来根据地当做善事在做。
当然,这也跟黄毅夸下海口,根据地需要人口多多益善不无关系。
耿如杞也支持往口外输送流民、灾民。
因为从陕西逃来山西、宣大的流民越来越多,不想方设法把流民弄走,脆弱的山西也会被祸及变成流民遍地。
其实历史上就是如此,先是陕西民不聊生,接下来是山西流民四起……
只不过现在大为改观。
因为宣大的官吏发现境内出现流民就集中起来每人每天给两碗粥喝,凑足三百人就派遣两个衙役往宣府引导。
地方上的官吏不抵触做这种事,因为施粥耗用的粮食耿家家丁会根据人口数补偿,他们省着用还能赚些跑腿钱。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朝时期的人口有……
额!说不准。
有的认为是最少三个亿,有的认为两亿多,有的言辞凿凿一亿五千万。
黄毅不去想也不去猜,只确保根据地势力范围没有黑户,能够统计基本准确的人口数。
历史已经注定陕西、山西会乱起来,也就注定有宣大总督的协助,根据地能够弄到很多人口。
说不定明年冬天下雪前,根据地汉族人口会突破八万达到十万甚至于更多,再加上不断吞并喀喇沁部落得到的异名族人口,粮食问题依旧成问题。
不积攒到在一年颗粒无收的情况下,粮库里的存粮都能维持根据地不饿死人的程度,黄毅就不会安心。
现在的根据地高筑墙已经开始了,浇筑了混凝土地梁、圈梁地基,填充了碎石、煤矸石、矿渣的城墙完成后高十二米,底座厚达七米五,顶部宽五米。
这种城墙这个时代的千斤重炮轰击三天都塌不了。
广积粮正在进行中,已经完成了三十个混凝土结构的筒仓,每个筒仓都能存储粮食不低于五千石。
只可惜存粮不足以储满粮仓,刚刚达到一半,堪堪能够维持到秋收,这还是指人口不再勐增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