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样的听着好听,工作不错,工资不低,可咱们自己知道,和工人阶级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人家那是月薪日记,只要干满天,剩下的多干一天就多拿一天的钱,加个班都能多挣几个。只要勤快,日子必定宽松。可咱们呢?除非调整工资等级,不然这死工资你能拿到退休!你说,我家这么多张嘴,不算计着能行?”
这话虽然是辩驳之词,可你别说还真是戳到了同行所有人的心理。可不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嘛。你说,这一趟草原省之行谁不知道艰苦?他们为啥愿意来?不就是家里困难,想挣几个出差补贴嘛,哪怕是这食宿补贴里每日多省出一两毛呢,攒下来用到家里,也能解决些不凑手的麻烦。比如孩子读书的学费啥的。这时候小学的学费一学期也就元!
“也就是你家吃饭的嘴少,才舍得花这个钱。咦,对了,我倒是没问,你有不缺出差补贴的几个钱,怎么就跟着来了?”
问的全是隐私,这人好奇心咋就那么大呢?怎么就这么喜欢往人家口袋里问呢?偏偏这年头隐私这个概念几乎没人有!他这一问,段德宝周围立马就集中了好奇的视线,这让他真的很不习惯。
可不说?呵呵,事无不可对人言是这个时代很多人对光明正大这个词最朴素的认知,只要不涉及保密条例,人家问的那是相当坦然,你不说反倒是显得有问题了。
“正好撞上了呗!领导问我能不能去,你说我能说不?咱好歹也是贫苦大众出身,不过是出差走一遭,再苦再累也有数,有什么不能的?”
这倒是,领导问了,那就是真怕苦也不能说怕,这没得商量,除非你不想干了!
“再说了,家里人口少,那不代表花钱的地方少。我老家那房子是土胚茅草的,几十年的老窝棚了,要不是刚休整了,夜里睡觉都要张着一只眼,生怕塌了。早就想重新推翻了重起个砖瓦的,可这……算计了半天,最起码五百块打底!你说我能不攒钱?家里奶身子不好,看病要钱;大丫头才会走路,媳妇又怀上了,都要补充营养,这一样也要钱。你说,这不多想法子攒点能行?”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他这一说,边上听着的那是频频点头,感同身受的很。不过若是这样,你这出门带这么些钱……你买茅台那么奢侈的东西就不怕花钱了?
“族里的长辈知道我要坐火车出远差,特意让我帮着带上两瓶,这是全村给族里年级最大,辈分最大的老人过寿用的寿礼,我能不带?”
哦,不是自己要,是族里给的寿礼啊!那没问题了,虽然这时候从结婚到丧葬都提倡节俭,可再怎么提倡俭省,敬老、孝道却从没被否定过。这是几千年普世价值观的沉淀,是文明习俗的延续。
“族里的老人多少岁了?”
“七十多,快八十了!”
“哎呦,那这岁数确实不小了。”
“可不是,先头粮食不够的时候,为了省点给家里的孩子,差点就饿死了。如今好容易熬过来了,你说,能不给补上点好货让老人高兴高兴?”
“那必须的,这样,你坐着着,我们帮你去餐车上买。”
“对对对,听说这车上的面包十分的松软,这样咱们凑凑,买上两个让德宝带回去给老人吃,这岁数的多半牙口不好,吃这个正合适。也算是份心意,知道了不表示表示,那可就跌份了。”
“哎呦,这怎么好意思呢。”
“同行一场,你别和我们客气。”
客气?那不能,若非你们这么没隐私的来了这么一出,他能亏了那么些钱?嘿,没让你们买红烧肉就很克制了。
段德宝忽悠着同伴买东西,一路往家的方向飞驰。另一头省里的某些领导也一样在飞驰的途中,不同的是,段德宝他们是南下,而那边则是北上。
去哪儿?自然是哪个攀岩升级副本所在的小镇了。
“这是第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