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就是端午节了。
一大早沈珍珠就跟着沐氏起床忙活,沈复年想到昨日女儿在铺子门口胡说八道,禁足她一天内不许出门。
沐氏在听说了女儿和侄儿的赌约后,点着沈珍珠的额头骂道,“活该!”
沈珍珠虽然十分不情愿,还是乖乖听话,准备在家里宅一天。
沐氏早上熬了豆粥,煮了一大锅粽子,炸了两锅糖糕,还有许多油条、荷叶。沈珍珠把里里外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衣服也洗好了。
沐氏找了一个小竹筐,吩咐沈珍珠,“你在家里守着,我去给你大舅家送一些。”
沐氏端着筐子先去了沐家,给娘家送了许多吃的,顺带把沐云舟骂了两句,得了薛氏的一些回礼后回来了。
送过了娘家的,沐氏又捡了一筐子准备送去婆家,半路上还提醒沈复年早些回来吃饭。
等太阳老高了,一家三口才终于坐在一起吃早饭。
沈珍珠给父母盛了一碗粥、剥了一个粽子,还往他们碗里各放了一颗白煮蛋,“爹,娘,趁热吃。”
沈复年见女儿这般乖巧,心里有些后悔不该骂女儿。女儿这些日子内心已经很煎熬了,自己还骂她。
沐氏一看就知道丈夫在想什么,“珍珠,今日别去铺子里了。娘昨儿扯了一些特别好的细棉布,等会子咱们做些里衣。”
沈珍珠连连点头,“好,我听爹娘的,能闲着我高兴着呢。”
沈复年往女儿碗里夹了一筷子小菜,“以后在人前不可胡说八道。”
沈珍珠嘿嘿笑,“爹您别生气,往后我不会了。”
一家三口和好如初,快快乐乐地吃早饭。
等吃过了早饭,沈珍珠把自己的针线筐拿了出来,从里面拿出自己编织的两条五彩绳,亲自给父母带上,“爹,娘,愿二老一直身体健康。”
然后她又拿出两个荷包,挂在父母身上,“我手艺不好,请爹娘别嫌弃。”
沐氏十分高兴,一把将女儿搂进怀里,“我儿,你有这个心就好,爹娘很高兴。”
女儿这般孝顺,沈复年自然不会小气,立刻掏出一个制作精美的小银锞子塞进女儿手里,“拿去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那银锞子是专门用来送礼的,上面还刻有花纹,十分精巧。
沈珍珠高高兴兴地接下银锞子,“多谢爹娘。”
沐氏看着针线筐,“这怎么还有个荷包。”那荷包上面绣了一棵小松树,松树旁边是一轮红日。
沈复年眼里精光一闪,然后摸着胡子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沈珍珠一笑,“娘,那是给毛毛的。”
说完,沈珍珠真喊来了毛毛,当着父母的面把荷包挂在了毛毛的脖子上,沈复年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复杂。
毛毛乍然被挂了个荷包,且荷包底下还有个铃铛,叮铃咣当的响个不停,它有些不大适应,摇了几下头,发现弄不掉,也就作罢。
沈珍珠把刚才吃了一半的糖糕给毛毛吃,“乖,快吃吧。”
毛毛吃的十分高兴,也不再去管荷包的事儿。
沈珍珠摸了摸毛毛的头,“爹,我今天不出门,但毛毛喜欢出去野,等会子您带它去铺子里吧。”
沈复年嗯了一声。
过了一会子,毛毛见沈珍珠不出门,果真跟着沈复年走了。
出门走了几十步,沈复年与郭铁匠打招呼。毛毛看到郭怀旭,立刻高兴地飞奔过去。
郭怀旭蹲下来摸了摸它的头,然后看到了毛毛脖子上的荷包。瞬间,郭怀旭的手停顿在半天空。
一轮红日,正应和一个旭字。
郭怀旭脸上的表情比刚才沈复年的还要精彩,他的手又缓缓落到了毛毛的头上。
摸了几下后他喊道,“三弟,你过来。”
郭怀章跑了过来,也伸手摸了几下毛毛,“二哥,毛毛居然还戴荷包。”
郭怀旭伸手,“把你的糖给我一颗。”
郭怀章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一颗糖递给他,郭怀旭接过糖,塞进了毛毛的荷包里。
那头,沈复年已经走了,毛毛火速叮叮当当跟了过去。
等沈复年走了之后,郭怀旭站在原地思索,那个荷包,原本是给我做的吗?
沈珍珠正在屋里陪沐氏做针线,她用脚指头都能猜得到,毛毛肯定会去铁匠铺溜一圈,然后他就能看到荷包。
想到这里,沈珍珠特别想躺到床上打个滚儿。
沐氏见她一直偷笑,奇怪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沈珍珠连忙收起笑容,“想到咱们家铺子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女儿高兴。”
沐氏有些狐疑,“你不会是又闯了什么祸吧?”
沈珍珠赶紧一脸正经,“没有的事。”
沐氏把那最好的料子给了沈珍珠,要给她做两个肚兜。沈珍珠觉得沐氏做的肚兜有些勒的慌,自己稍微做了些改良,在前面做了两个类似凹槽一样的东西。
沐氏看着女儿画的图样子一脸呆滞,“这,这东西能穿?”
沈珍珠悄悄道,“娘,不能勒太紧,容易生病的。这个刚刚好,您外头穿宽大一些的衣裳,看不出来。”
沐氏忍不住脸红,“这也太出格了。”
沈珍珠撒娇,“娘,我不要穿那种勒得太紧太紧的,勒的我胸口疼。”
沐氏看了一眼女儿的胸口,姑娘家家的是容易疼,勒紧了确实不好。
她放下手里的图样子,“说好了,我给你做,但你外头要穿宽大一些的衣裳。”
沈珍珠连连点头,“娘放心吧。”
母女两个正在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外面忽然传来敲门声,沈珍珠起身去开门。
来人正是沈宝珠,“姐姐。”
沈珍珠笑着把她拉了进来,“你总算舍得过来了,快进来坐。”
沈宝珠圆圆的脸红扑扑的,头上扎着红头绳,一看就透着喜庆,十分可爱。镇上许多太太都看中了她这一副貌相,且她脾气也好,要不是沈文清还没说亲事,媒婆早就要踏破沈家大房门槛了。
到了正房廊下,沈宝珠给沐氏行礼,“二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