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日之后,裴卿奉旨回京。
而楚云慈,则是后一步回来,因为,文治帝命他亲自护送第一批盐入京。
之所以下旨让裴卿先回,是因为文治帝有很多事情需要当面问清楚,他真没想到,从登基之日起就一直困扰他的问题,在这短短时日里,就被裴卿“轻易”解决了。
所以,他迫不及待召裴卿回京,势必求证清楚,不容有任何闪失。
隔日晚上,裴卿回京,连裴府都没来得及回去,连夜,就被文治帝召入宫内。
无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
隔日早朝。
文治帝正坐殿上。
“诸位卿家,盐之一事,今日可有良策献上?”
满朝文武,无人敢应答。这里有很多人,都是多年的忠臣。但,他们不是裴卿,是真的没有办法,并不是他们装鹌鹑,毕竟,连陛下多年来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是说是忠诚就能解决的。
不少人心想,王尚书所谓的“控制配比,提高价格”虽非长久之道,但短期而言,或许这是唯一一条路了。
而王尚书,见大家都不吱声,心里更是得意,他再次出列,奏道:“陛下,为了度过难关,恳请陛下下旨,控制配比,提高价格。”
殿上各人神色不异,有人恨恨地盯着王尚书,但也有不乏有人心思活络。
文治帝面无表情,居高临下看着满堂大臣,道:“噢,是吗?诸位爱卿可有疑问?”
却见柳侍郎站了出来,此人就是柳子森的父亲,此前因《南日传之风月无边》此书,柳子森声名扫地,他本有心想要王献阳先收了自家哥儿,毕竟,自家孩子再飞扬跋扈,性格无论再怎么外向,但嫁人终归是要嫁的。
换句话说,孩子不要脸,做大人的难道还不要脸吗?
可惜王献阳被发配流放,这种情况下,柳府就是想要嫁人也没地方嫁啊,总不能跟着去流放吧,那不是有病吗?
不过,虽没嫁过去,这些都不影响他继续捧着王尚书的臭脚,毕竟谁也说不住人家什么时候就会翻身。
柳侍郎道:“回陛下,臣附议。王公所言极是,事实上,就算官府规定盐价,但因为货物奇缺,在民间,盐之价格也是无法控制的。”
他说的倒是实话,官府分配盐的时候,价格是统一的,但你控制不了,人家拿回去之后还是这个价格啊,有的是人舍不得吃,宁愿不吃也高价卖的。
人饿极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再说,还有一些人总会想“门路”,或者一些豪门贵族谎报人头多领份额的。
盐这种东西,每日就吃那么多,多了你也吃不了,多领的这部分怎么办?自然是用来换银子了。
听闻这两人一唱一,邓渝冷哼一声,瞪了瞪王尚书和柳侍郎道:“这话虽可以这样说,但既然已是按照人头配比了,为何还要提高价格,说得好像不提高价格就能多供应似的。”
王尚书道:“提高价格之后,若是有人出不起银子,就会省下一些盐,再说,老夫也是为大楚着想,这提高价格,不是可以增加国库收入吗?”
\\\"一派胡言,亏得你为户部尚书,国库收入来源,难道是贫苦百姓吗?百姓们掏钱买份额,他们吃不起盐,还要让他们把买粮得银子也掏出来吗?眼看就要入冬,你是要让这大楚,既闹盐慌,再闹粮荒吗?”
王尚书愤怒:“休要侮辱老夫,粮荒年年都闹,并非老夫之一举动引发,老夫正是想到即将入冬,这才让想办法让国库增加一点收入,也好为即将来到的冬天做准备,邓公如此误解老夫心意,是何居心?”
这言下之下之说,反正都要死,现在死还死得少点……
邓瑜实在被他不要脸给刺激:“说的好听,老夫羞于你为伍。”若不是饱读圣贤书,他都想要淬他一脸。
王尚书不甘示弱,瞪眼:“老夫不与你一般见识。”
……
……
这邓渝忠心耿耿,为大楚和文治帝操碎了心,但奈何盐之事他是一点想不到办法,虽知道是宁王搞出来的鬼,但他又不能抓着“王尚书”不放,毕竟,陛下多年来都容忍了下来,因为,怕盐真的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