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苗授对自己今次的作战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名哨探急匆匆地自前方赶来。他从苗授身边高高举起的大纛留在夜色中的剪影,以及苗授的亲卫所骑乘的、比寻常骑兵战马都高出两寸三寸的河西良驹身上,辨认出了苗授所在。他在外围通报过姓名,被亲卫领到苗授身前,“都巡,前面就是大来谷。”
终于到了!
苗授松了口气下来,他于四更天不到,便自特意设在渭源西侧三里的营地领军出发,走了一个多时辰后,终于抵达了十里外的第一站。
大来谷是沟通渭源和狄道之间的要道。从渭源堡到狄道,要翻过鸟鼠山这座分水岭——东面是渭水,西面则是洮水——而鸟鼠山中,有一条谷地直通东西,这就是大来谷。
尽管大来谷的南面,还有一条名为南谷的谷地,也能沟通渭源和狄道。而在鸟鼠山中,还有好几条可供行走的山道。但从地势上,以及路程上,还是以大来谷更为优胜。大来谷作为洮州的东侧门户,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时开元年间,唐军曾在大来谷一战击败屯兵在谷中的十万吐蕃大军,逼得来犯的吐蕃军逃回洮水。
而今次的任务,并不是要穿过大来谷——这条谷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通行,在对面的谷口,有吐蕃人的一处军寨。小股人马会被堵住,若是有大军穿谷而过,则必然会引得木征警觉起来——苗授的目标是星罗结部的聚居地,位于大来谷之北,白石山下。如果急行军的话,最多再有一个半时辰,就能抵达星罗结部主帐所在的谷地。
但苗授并不打算夜袭,要是他想捕捉的对象趁黑跑掉就麻烦了。选在下半夜出发,以他行军的速度,抵达星罗结部时正是白天,可以有更多时间作战。要利用夜色,反而应该在黄昏时出兵。
“就地休息一刻钟。”苗授将自己的命令传到队列中。辛苦了小半夜的士兵们也不多话,纷纷坐下休息,吃点干粮。
而苗授仍站着,只是转着脚,活络一下有些酸胀的脚踝。心中又一次将今次作战计划从头到尾理了一遍,这个从沙盘上制定出来的计划,除去开头时的瞒天过海的伎俩,剩下的的就只有以快打慢一条。
星罗结部是典型的吐蕃部族,分据在几条山谷中。虽然跟普通的蕃部一样,只要是成年男子都能上阵拉弓,让星罗结部可以拼凑出五六千兵力,但这样的军队并不可能枕戈待旦,平时都是分散开来,各自放牧做活。以蕃部的组织松散,就算现在听说宋军已经抵达大来谷,给别羌留下的半日时间,最多也只能让他召回一千多一点的部众。
这是个很简单的策略,在作战开始后,就没有了任何计策存在,但在苗授看来,却已经足够了。
因为简单,所以易行。
休息片刻,苗授便起身急行向北,直扑最终的目标而去。当苗授所领大军出现在星罗结部谷口外的时候,谷地中惊惶一片,号角连声。顺着初起的北风传来号角声中,满载着惶急和不安。
九月初一,苗授大破星罗结部,斩杀别羌星罗结,斩首四百余。王韶得到捷报,随即从渭源堡赶到星罗结部的主城所在。当王韶褒奖过参战的将士,领军回到渭源堡的两天后,出现在堡外的,不是来自古渭的贺功信使,而是多达五六千人的大军。而他们所举着的旗帜,也不是吐蕃人的风格,却是明明白白的西夏战旗!
禹臧!
第22章瞒天过海暗遣兵(八)
【第一更,求红票、收藏。】
情势急转直下,又一次大胜而归的喜悦还在心头,紧跟着就是意想不到的敌军来袭,两种心情的落差,宛如从天堂落入地狱。站在渭源堡的最高处,王厚低头望着已经把他推到地狱的敌人。
高高竖在半里外的敌军将旗上的名号,是由生造出来的党项文字书写。王厚并不认识这种同样是由横竖撇捺组成、却与汉字截然不同的文字,军中也无人能辨认。不过渭源堡内外数千军,还有不少人在战场上见过这面旗帜,也与这面旗帜下的军队在金鼓声中厮杀多年——旗帜的主人,是西夏国中首屈一指的吐蕃豪族,也是镇守大白高国西南边陲的大将,如果王厚没有猜错的话,当是禹臧家新近登位的族长禹臧花麻亲自领军来袭。
绣在白色旗帜上的禹臧二字,王厚多看了几眼后,眼睛就仿佛被灼痛了一般,不由自主的将视线转移了开去。除了稳定在渭源堡半里之外的大纛,被滚滚烟尘所遮挡的地方,还有着数以千计的敌军。模模糊糊的,让想计算出他们数量的王厚的眼睛盯得生疼。
军中多有人言:人马上万,无边无岸。虽然眼前的贼人决计不到万人,但数千大军汇聚一处,已是浩然如海。黑压压的一片从渭源堡西三里处的军营,一直延伸到堡下。另有数百名骑兵在堡外纵横奔驰,隆隆如雷的蹄声中,扬起的不仅仅是灰黄色的烟尘,还有浓浓的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