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宰执天下> 分节阅读 2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4(2 / 2)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罗兀兵败,尤可卷土重来。但庆州卒叛,朝堂安敢再于环庆、鄜延点兵?横山之事已是彻底失败!”

“王相公需要一场胜利。官家也想看到一场胜利。韩绛、种谔给不了,但我们这里可以给。”

王韶和高遵裕你一句,我一句,几乎要弹冠相庆。一旦有了朝堂的支持,河湟这里随时可以动手。

“对了!”高遵裕突然想起,“韩冈不就在种谔帐下,说不定就在罗兀。他那里……”

王韶毫不担心的笑着:“玉昆是需要让人担心的人吗?”

“说的也是!”

高遵裕由衷的表示赞同。以韩冈的能耐,就算遇上了天崩地裂,怕也是能活下来。

……………………

韩冈却不认为自己的性命能做到跟在地球上生活了几亿年的蟑螂一样。他正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在罗兀城中费尽口舌。

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韩冈说服了张玉和高永能,让他们终于点头同意让伤兵们先行离开。于此同时,在城中的并不实际领兵的文武官员,都会乘着这次机会而返回绥德——只除了韩冈他自己。

得以幸运脱离苦海的诸人,在军议上听说是韩冈的主意,当即就让他收获不少感激的目光。

‘这就是人缘啊!’韩冈有些小得意的想着。反正留着他们也没用,早点送其离开,还能得到一份感激。

而且通过这一条与己有关的建议,韩冈顺利插手进了军务之中。等到全军要离开罗兀城,难道高永能会不问问他的意见?

张玉跟自己一见如故,算是忘年之交——话说回来,除了窦舜卿和向宝那几个之外,其他认识的武将,跟自己的关系一般都不差,郭逵、张玉、种谔莫不如此,与高永能点头之交也是有的。但插言不归自己名下的公事,却不是靠着人缘关系就能做到的,在官场上也是个忌讳,韩冈也是用了上一点心思。

不过韩冈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外面。在得到朝廷的准许之前,罗兀城绝不可能被放弃。他也不会奢求能在此之前离开罗兀城,否则就算能回到绥德,最后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关键是军心要稳定,让伤兵先行离开,也是为此而来。

张玉久在军中,威望甚高。而韩冈最近也是声名鹊起,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在老将张玉之下。只要高永能这位主帅不走,张玉和韩冈又继续在城中坐镇,根本不用操心军中生乱。

但西夏人那里迟早会得到庆州兵变的消息,为了防着士兵们怕受伤后被抛弃,在撤退时不肯用命,需要先把隐患去除。

对着罗兀城周边的小比例精细沙盘,以高永能和张玉为首的罗兀众官,正在筹划着让伤兵和护送他们的队伍顺利回返绥德的计划。

但不论是谁,都没有想出一个能在西贼眼皮底下潜离罗兀的主意。讨论了半天,无论是种朴和高永能,或是其他参赞军务的幕僚,都有些颓然。

“一个两个倒也罢了,上千人的离开,要想西贼不发觉,除非他们全都变成了瞎子。”一名高永能手下的幕僚叹了一口气,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办法。

“那就以被发现为前提,把西贼引出来打一仗,让他们不敢追击。”韩冈一直保持沉默,在众人都放弃的时候,才站出来提醒他们换个角度去思考。他要树立自己发言的权威性,只会在正确的时机选择开口。

“如果一支有车有马的队伍突然悄悄的离开罗兀向南去,落在党项人眼里会是什么情况?”他向帐中众人问着。

第31章战鼓将擂缘败至(三)

解冻未久的泾水哗哗的流淌着,难得清澈的河水带着高山融雪的冰寒。一支数千人马组成的军队,就在泾水旁的官道上迤逦南行。

春风吹绿了泾水两侧山峦,初春的风景,美不胜收。以泾水河谷为中轴的环庆路,每年到了冰雪溶解的时候,都会跟世间的其他州县一样,陷入春天的忙碌之中。

但今日的谷地中,却是寂静一片。应当开犁播种的田地,却是渺无人烟。这支大军经过的地方,连村落上都没有一道炊烟——不论是蕃人,还是汉民,都已经得到了叛军南下的消息。在这支军队尚未到来的时候,便纷纷带着家当逃入了山间。

吴逵骑着他的爱马,提着他惯用的铁枪,沉默的走在在大军中。周围的士卒也都是与吴逵一样沉默,整支队伍带着怪诞的氛围。但有许多人都背着硕大的包裹,那里面全是从庆州城中抢来的财物。

虽然跟着身边的都是叛军,但照样有着队列和号令。而且由于吴逵坚持的缘故,广锐军的旗帜依然被高高的举着,一丈多高、红底黑缘的大纛,就在前广锐都虞侯的身边,被一名掌旗官牢牢把定在手中,指引着大军前进的方向。

几个月的牢狱生涯并没有影响到吴逵的健康,相反地,因为好吃好睡,他反而还长胖了一些。

跟随着吴逵多达数千人的队伍,有骑兵,有步卒,虽然主力仍是广锐军,但还有其他军额的人马参加了进来。他们都是常年受到欺压,心头一股怨气积蓄良久,当有人举旗一呼,便群起响应。

前几天,有消息说韩绛要来庆州,敦促庆州出兵牵制围攻罗兀的西贼,城中就有传言说韩绛来了之后,要斩吴逵祭旗。对于出战的畏惧,对于韩绛偏袒蕃人的怨恨,加之吴逵在广锐军中威望极高,这就是叛乱的开始。

吴逵现在都在纳闷,王文谅那蕃狗到底靠了什么让韩绛对他言听计从。

当听到了兵变中,一片声要救自己的声音,吴逵就知道,不论做出什么决定,他都是死定了。在叛军的救援下出狱,朝廷要杀他,硬留在狱中不出去,朝廷还是一样要杀他——或者好一点,让他自尽。

终归是一个结果,没有家室之累的吴逵,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张玉不在,姚兕也不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