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干能被派来做副使,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外粗内细,且还忠心于耶律乙辛,更是因为他对宋辽之间的关系也深有了解:“贵国不是一直都对我大辽提防万分,甚至连边境上的榷场出入都要搜检,有多少商人被逼走了?难道贵国打算放开榷场?”
“如果只是单纯的放开榷场,恐怕尚父也会心有疑虑吧?”韩冈笑得更为深沉。
在此时,辽人和宋人不是没有商业交往。相反地,商贸往来其实很频繁。但由于士人控制的大宋朝廷对商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甚至认为贪于财货的商人会为了钱向辽国泄露国中军情,便一直从各方面施加有形无形的压制——自然,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河北大族的私心更是无处不在——两国间明面上的贸易其实一直发展不起来,只有一支支参与回易的商队在边境上奔走往来。
而且另一方面,辽国也同样对大宋提防万分。倒不是军机情报,而是国中的金银等物大量外流。每年的岁币,五十万银绢中的二十万两白银,往往不要半年就会回到宋人的钱袋里。
所以异族的有识之士,总要喊着废汉礼、复蕃礼。内容相近的口号,西夏喊过,辽国也喊过,汉人的制度和上层生活,的确极有吸引力,但官员们的诗酒风流实在是太过奢侈了,奢侈到就是大宋也是勉力支撑,最后不得不变法。而大宋以外,更是没有哪个国家能支撑得了模仿汉人生活的统治阶层。而且这样的生活也会消磨统治阶层的意志,最后变得糜烂不堪。
辽国一直都采用捺钵制度,让皇帝带着整个朝廷游走四方,而不在某座京城中常驻,其实也有畏惧汉人生活毁坏契丹统治根基的想法在。
折干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更为不解,甚至有一份好奇心,“学士到底是何意,还请明说。”
韩冈将手一张,伸开五指:“一年五十万贯的收益,不知尚父会不会满意?!”
折干身子猛地一震,手上拿着的茶盏,连茶水都泼了出来。他顾不得烫,连忙问:“学士莫不是在戏耍人?!这可是岁币的一半啊!”
韩冈笑了:“岁币也不过一百万贯而已,其实在大宋和大辽,都不算多。”
五十万银绢,包括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由于银价对钱一向是一两兑两贯半到三贯,而绢则按照质地不同,一匹从一贯到十贯不等,越便宜的数量越多。故而每年朝廷实际上的付出,平均下来大约相当于一百万贯左右。五十万贯的收益,基本上正好是其一半。
“还请学士细细说来。”
“东京城七十二家大行会,任何一名副行首,一年都能至少上万贯的收入。而以贵国尚父的身份和权势,如果用在商事上,一年的收益,也许一时还比不过五十万匹两银绢的岁币,但要是连一半都做不到,那怎么也不可能。而将岁币从五十万匹两增加到七十五万匹两,这个美梦恐怕连贵国尚父本人都没想过吧?”
韩冈说得并不客气,但折干却听得怦然心动。若是从宋人那里得到的好处能让岁币实质上平添了一半——而且还是专门给耶律乙辛一人——那么回到国中之后,什么事都能抵得过了。这就是功劳。
“但榷场不开,如何能做到这么多?鄙国国中可没有……”说到这里,折干猛然一凛,断然道:“马可不成!”
“当然不是马。大宋一年需要军马数万,想必尚父也绝不会答应。”韩冈不再笑了,而变得言辞诚恳,“不过贵国幅员万里,珍宝特产无数,用以交换鄙国的绢绸瓷器,随便挑一样就可以了。就是只卖长白山中木料,一年也能卖上数十万贯啊。”
之前崇政殿上,在韩冈说出‘朝廷什么都不要做,只要能够默认就够了’这话之后,宰辅们都猜到他打算用边界商贸的收益来安抚耶律乙辛——都坐下来好好做生意了,又怎么会整天想着在边界挑事进而敲诈?
但韩冈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扩大边界商贸往来,更是要帮着辽国开发合适的商业项目,有来有往才能让生意继续做大下去,否则就是单方面的吸血。不要指望耶律乙辛会上这个当。任何一个提议,必须是有足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