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玉随后又打听了一些事儿,比如乌桓、鲜卑的装束和生活习惯等等,梁习说,乌桓族人很容易辨认,他们的男子只留着顶部的头发,鲜卑长相跟汉人相近,但装束鲜艳,也可辨认。
随后的几天内,王宝玉没事儿就跟梁习聊天,只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两个所谓的蛮夷民族。随着关系越来越近,王宝玉又拿出钟繇给的地图,指着一处地方询问,是不是征服了这两个民族,就可以到达这里。
王宝玉所指的地方,当然是他在现代神石村的大约位置,只有在这个地方,他才有可能找到那个所谓的神石,也是那块天降陨石。
“丞相竟有如此远大志向?”梁习激动的问道。
“就是我自己随便问问情况。”王宝玉解释道。
梁习不解,曹彰也不明白,就算成立自己的私人王国也不用去这天寒地冻的地方吧?
梁习翻出自己的地图,又对比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却说出了一个让王宝玉欲哭无泪的事情。
梁习说,要想到达这里,只怕不比乌桓鲜卑容易,因为还要征服一个国家和一个蛮夷民族。那个国家叫做扶余国,而那个民族的名字和写法都有点古怪,叫做挹(yi)娄。
第792章徐无山
王宝玉原本以为,只要能打败乌桓和鲜卑就行,现在看来,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还要征服扶余和挹娄,两个就变成了四个。
由此,王宝玉也暗自佩服曹操的远见,如果不让自己当这个三军统帅的职务,没有真正的兵权,万一曹彰打完乌桓鲜卑坚持要回去,自己回家的计划可能又落空了。
大军在范阳足足休息了半个月,这才启程向东北而行,半个月后,在徐无山的山脚下扎下了营寨。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王宝玉的行动,梁习调动了所辖兵马向北移动,只要王宝玉一声令下,他那五万兵马,随时可以提供兵力的支持。
为了稳妥起见,王宝玉听从了梁习的建议,给左贤王刘豹去了一封信,大致说明下来意,希望他能起兵支持。
左贤王毫不犹豫地的派大将犁湖率领一万匈奴兵北上,前去阻断位于西部平原鲜卑拓跋部的兵力支援。
之所以选择徐无山这个地方,王宝玉也是有细致考虑的,从徐无山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约有五百里左右,有一处险要的山脉,名叫白狼山,而就在白狼山的山脚下,正是乌桓当今的政治中心柳城。
就在王宝玉驻扎下兵马的时候,乌桓族首领,被称作大人的能臣氐也已经做好了战前准备,他跟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歃血为萌,签订了共同抵御汉军的协议书。
在王宝玉的主持下,第一次战前大会隆重召开了,参会者除了曹彰,还有文聘、刘琮、蔡瑁、张允、范金强和飞云鼠。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行军中,王宝玉没怎么搭理文聘、蔡瑁等人,并不是他官升脾气涨,而是这些人如今又聚到了一起,需要有一个重新磨合的过程。自己出面会让对方感到尴尬,还得需要他们从内部逐渐适应。
刘琮跟这些人原本是主仆的关系,除了文聘之外,跟其他人还有亲属关系。至于当初的投曹派蔡瑁,鉴于王宝玉现在的身份尊贵,当然不敢再提什么甥舅关系。
都是要强的主,因此,一路上这些人的暗自纷争也不断。文聘忠于旧主,坚定的支持刘琮。蔡瑁张允则自成一派,虽然心里不是个味,嘴巴上也不会轻易服软。
这样下去可不行,虽然都是来自荆州的,但各怀心思,明争暗斗,肯定对战事不利。
因此,范金强在王宝玉的授意下,凭借自己的忠厚本色,从中起到了不少调和作用。范金强先从和自己关系最好的文聘入手,说是之前的那一页早就翻了过去,如今都是为了魏王曹操做事,团结大众那就是忠心魏王,只有共同抵御强敌,才能保证平安归去。
然后范金强又找到了蔡瑁,说是刘琮本就是心地单纯之人,又对蔡夫人孝敬有加,蔡夫人见到刘琮肯定没少提起将军您,从她的本意是希望你们能够和好的。而文聘将军也是性情中人,只要你们能主动示个好,不信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等到达徐无山的时候,从范金强的口中得知,蔡瑁、文聘和刘琮等人,已经放下了以往的恩怨,再度成为了一家人。
行军大帐中,王宝玉高高坐在正上方,曹彰身份不一样,坐在他的左侧,其余的人则立在下面。尽管关系很熟,行军打仗却不能讲交情,只有严明军纪,才能克敌制胜。
“诸位,已经离乌桓不远了,今天聚在一起,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破敌良策。”王宝玉正襟危坐,充满威严的说道。
“宝玉,我觉得,当今我军士气正盛,不如一鼓作气,向东北进发,直逼柳城。”蔡瑁道。
“怎可直呼名讳,叫王将军。”刘琮白了蔡瑁一眼道。
“是,王将军!”蔡瑁红着老脸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