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评价司马懿的时候,还得把注意力拉回现实,无为只有两万兵马,城池又不大,怎么可能挡得住五万虎狼之师。
徐晃对韩当可是带着莫大的怨恼,攻城行动一刻不停,根本不惜兵马,誓要报仇雪恨。韩当也不甘示弱,奋勇守城,在这种情形之下,依然坚守了三天三夜,直到东西北三处城门被撞破,守城的士兵也损失过半。
此时韩当都难以自保,更别想去救援朱然,他只好拼死从南门冲出,逃奔庐江。
这次徐晃倒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并没有一路追赶不停,而是命令大军入城,将无为城彻底守住。
司马懿听到徐晃拿下了无为,露出满意的笑容,立刻传令给张郃,命他即刻回兵,到石亭城下跟他汇合。
陆逊还在犹豫要不要主动攻打张郃,却惊愕的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张郃大军退走了!这让陆逊的计划落了空,刚想起兵却追赶,就见韩当狼狈的率军赶来,无为城已经落到了司马懿的手里。
“司马懿,欺我太甚!”陆逊咆哮道,立刻起兵追击张郃。
被困得水泄不通的石亭城中,朱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里还盼着日子过得快一些,却见一路江东大军,冲开司马懿的围兵,直奔城池而来。
“朱将军,我等乃韩当将军手下,还请打开城门,与将军一道守城。”其中一人高声喊道。
“韩将军身在何处?”朱然连忙问道。
“正与大都督汇合前来。”这人又说道。
朱然下令打开城门,可是,这些人刚一入城,立刻拼死守住城门,不让关闭。当朱然意识到有诈之时,司马懿的大军已经蜂拥而至,直扑城门而来。
“中计了,快撤!”朱然剩下的兵马不多,无法跟司马懿大军正面交战,见情况不妙,连忙带领大军,拼死从南门冲出。
司马懿也没有全力阻挡,几乎是放走了朱然,随即率大军正式进入石亭城中。
朱然怀着一份幸运的心情,一路向南逃奔,却正好遭遇了回头杀来的张郃,正是才出狼窝,又遇猛虎。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遭遇战中,朱然的队伍几乎被杀光,最终跟陆逊汇合之时,剩下了只有几百人。
第1476章漂泊无家
看着朱然浑身是血,两座城池接连被夺,陆逊潸然泪下,半晌之后,吩咐大军退守庐江城。
十几日后,就在陆逊不甘失败,苦思冥想如何重新夺回城池之时,吴王孙权传来了旨意,命陆逊放弃庐江,回兵江东。
陆逊一怔,怎么每次大战都在紧要关头被召回,给人一种不能酣畅淋漓施展才华的遗憾。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多此一举来攻打合淝呢?
这些怨言都被陆逊藏在心里,即刻下令收兵。一场几个月的战争,终于宣告结束,孙权这边折损了十几万兵马,却依旧没能夺下合淝。
陆逊回到江东之后,沉默寡言,心情忧郁,孙权并没有半分责怪,反而给他送去了一顶金色伞盖,仍让他总督江东兵马。
司马懿不但保住了合淝城,还收复了失地,杀敌十几万,战功显赫,满朝文武无不佩服,曹丕非常高兴,加封司马懿为大将军,仍保留其尚书右仆射一职。
经过多年谨慎生活的司马懿,终于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倾朝野的人物,扬眉吐气的走上历史的大舞台。
大权在握的司马懿并没有太多的兴奋之情,诸葛亮和王宝玉远去进攻南中,天赐良机,他本来想要趁机进攻蜀中,而孙权发动的这场合淝之战,彻底搞乱了他的计划。
却说诸葛亮和王宝玉率领大军,过了鸠摩山脉,兵临摩罗城下,加上摩罗城原有的一万兵马,班图这边也只有五万人,而城外的汉军却多达三十万之众。
鸠摩山的大败,让班图忽然觉得,自己曾经计划进攻大汉的想法,如同空中楼阁一般飘渺,又像是天方夜谭一般痴语。
可是自记事之日起,祖父和父亲们,便一遍遍向自己描述祖先被残杀的悲烈场景,腰斩砍头,讨逆者就地刺杀等等,这些仇恨经过时间的发酵逐渐鲜活起来,最终形成真实的印记,早就烙在班图幼小的心灵之中,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报仇而活着。
汉人就是敌人!班图不断提醒自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一连三封书信,希望贵霜王迦腻色伽增兵支援,结果如泥牛入海,连个反馈都没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