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人,没有人权,死了也是白死。
但给自己修个坟墓,要死几千甚至上万人,作为一个穿越者,刘彻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所以,工程开工后,刘彻几次三番下诏给少府,要求优待民众和工匠,工程进度慢一点也无所谓,总之是要求尽量减少工人的死伤。
在另一方面,刘彻则把最近从各个渠道弄来的各种夷狄野人奴隶,塞到了工程队里,充足消耗品。
反正,危险的活,繁重的活,统统都交给这些奴隶去办。
刘彻这次来视察,也是想要给少府的官僚们施加些压力。
这些家伙,必须要给些压力,才会知道怎么做事。
但,这些不是主要目的。
在陵寝工程地,粗略了看了看,留下几个亲信侍从继续在工程中巡视后,刘彻就驱车离开工地,前往在茂乡东南方的茂城。
这同样是一个新兴的城市。
在刘彻决定了自己的陵寝地址后,就被建立起来了。
现在,这个城市的规模还很小。
连城墙都没有。
占地面积,甚至还比不上长安城的九市中最小的一个。
大约也就相当于一个长安随便哪个县的集市的规模那样,从头到尾,只有一条街道,全长都不过一里。
但矗立在街道两侧的建筑,却是一点也不简单!
汉室最高学府:太学。
汉室武将的摇篮:武苑!
还有汉室未来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兰亭阁。
最后是汉室功臣名将纪念馆:凌烟阁。
全部集中在这条街道上。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未来的大学城。
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太多,用屁股都能知道,这里未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变得价比黄金。
这条街道附近方圆百里的地区,将成为汉室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望子成龙的天下地主,希冀自己能更进一步的列侯子弟,还有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商人们,会用他们自己的财力,将这个地方,彻底变成一座黄金城。
在侍从们的簇拥下,刘彻漫步在这条刚刚完工不久的街道上。
街道两侧,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现出了轮廓。
恢宏的武苑之中,有完整的演武场,完备的武库中储存了目前汉室所有现役和还停留在实验室的武器装备,还有一个能容纳五百匹战马的马驷,几百个可以推演历史上各种经典战役的沙盘模型,也已经制作完毕。
更重要的是,武苑的老师们,将星璀璨。
韩颓当、俪寄、李广、义纵、栾布、灌夫、窦婴,基本上所有现役或者退役的汉室大将,都挂名其中。
甚至就连丞相周亚夫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至于太学,更了不得了。
被收编的各博士官以及天下闻名的诸子百家巨头们全部在列。
法家巨头张恢更是以八十高龄出山,担任太学的律法祭酒。
儒家那边派出了包括董仲舒、胡毋生在内的豪华阵容。
诸子百家,对于话语权和未来政坛影响力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但真正让刘彻关心的还是那个被命名为兰亭阁的国立公共图书馆。
ps:状态不好,明天补~
第五百八十节张苍去世
兰亭阁位于这条街道的中轴。
向前是太学和武苑,后面则是规模宏伟的凌烟阁。
与刚刚破土动工不久的其他三座建筑不同。
兰亭阁早在今年的夏天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了。
现在,整个兰亭阁的基本轮廓已经初具雏形。
它的规模并不大。
占地面积也就几百平,分为三层。
每层预计将藏书超过一千卷。
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很可怜,后世随便一个新华书店,估计都能轻松吊打。
但考虑到目前的时代,其实这个规模,已经很可怕了!
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已是煌煌巨著。
当代的标杆《诗经》就算所有版本加起来,可能也就几万字。
有史以来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杂家经典《吕氏春秋》全部十二卷,也不过二十余万字。
当代,多数著作,可能也就千把字,两千字的样子。
诸子百家,目前所有还有传承的文字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几百万字的样子。
这还是大水b兵家和农家还有杂家,用各种数据灌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字数。
换句话说,所有这些书籍,全部印刷,集结出版后,可能连这兰亭阁的一层空间都塞不满。
好在,每样一套,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热门的书籍,需求量肯定也很大。
譬如《诗经》《易经》等。
好在,有了雕版印刷术,可以大规模的批量印刷书籍。
不然。要光是靠抄写,刘彻就是用十年时间,也估计凑不齐兰亭阁所需的书籍数量。
即使如此,少府方面报告,兰亭阁最少也要明年才能初步形成规模。
因为雕刻的印刻速度太慢了。
少府到现在。也只完成了一百余部书籍的雕刻工作。
至于吕氏春秋……
现在连第一卷都没完工……
但即使如此,刘彻感觉,兰亭阁现在的规模,也已经够大了。
因为,虽然说是‘公共’图书馆。
但实际上,哪里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兰亭阁开放后。除了太学和武苑的学生和老师以外,只有公乘以上爵位或千石以上官员,凭本人身份证明,方可入内。
而且,还只能在第一层翻阅藏书。不得借阅。
想上第二层,甚至第三层,那要求就更高了。
而能自由出入兰亭阁,且可不受限制借阅藏书的人,除皇室成员外,也就只有九卿各衙门主官以及三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