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韩信的大部分部众,在汉匈战争后反正归义,就有大批与他们关系亲密的匈奴贵族甚至部族首领一同归义。
还有河南战役后,陈烯的几个旧部,率众归义,同样也带来大批的羌人前来投靠。
而在历史上,卢它之的反正,甚至引发了匈奴幕南部族的连锁反应。
除了卢它之外,还有四位匈奴部族首领,率领所有部众归义中国。
所以,按照这些惯例,假如有汉朝降臣反叛,出现几个匈奴朋友跟着一起驻留汉朝,这并不奇怪。
顶多就是引发单于庭对其国内的其他汉朝降臣的打压和审核而已。
但即使如此,也最多能帮伊稚斜搞定使团里那些少数的刺头。
其他人就得看伊稚斜自己的了。
忽悠也好,鼓动也罢,收买也行。
反正他得搞定其他大部分的使团成员。
要是他连这样一个小小的使团也搞不定,那他回到匈奴也就活该被军臣弄死。
刘彻也就只好当看了一场好戏了。
然而,事实证明,伊稚斜还是很厉害的。
只用了几天,大鸿胪就报告,伊稚斜已经基本控制住了使团内部。
最起码,将大部分的使团成员,都绑到了他的战车上。
至于办法?
其实简单的很。
伊稚斜将使团的副使,同时也是军臣的心腹,名为兰普之的贵族以及其他几个军臣的铁杆贵族抓起来,然后,让其他使团成员一人上去割一块肉下来。
割了的,就是自己人,不割的,就去死。
刘彻听说了这个事情后,也笑了起来,一切都在按照他的剧本发展。
第六百五十五节无奈
时光飞逝,又是一岁新年。
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今年是庚寅年,在后世来说,属于虎年。
一年一度的大朝仪,此刻正在举行。
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刘彻端坐于御座之上,冠冕堂堂,威严赫赫,殿堂之中,百官俯首,群臣叩拜。
无数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因为,天子即将按照传统,封赏先帝功臣。
此事,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早就跟群臣透过气了。
虽然,没有透露,那些人会受封又将受封什么爵位。
但无数自以为自己是功臣的人,都是眼巴巴的期盼着今天。
大家伙给刘家拼死拼活,献完青春献子孙,不就是为的这一刻吗?
正因如此,最近朝野舆论,甚至掀起了一股歌颂和吹捧先帝功绩的风潮。
在这其中,最卖力的,当然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的家伙们。
刘彻看着群臣,抿了抿嘴唇,然后,低头看了看已经拟定好了的受封臣子名单。
名单很长,足足有数十人之多。
其中,有十一人将受封为列侯。
剩下的,全部属于高阶封君,爵位从左庶长至关内侯不等。
所谓封君,指的是有食邑的贵族。
依照汉律规定,除关内侯和列侯外,其余十九级爵位并不能拥有食邑封地。
但凡事都有例外。
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一批非关内侯以上爵位,但却享有食邑封地的贵族。
这样的贵族,就被称为封君。
在汉室,封君是一种特殊贵族,他们的地位一般高于关内侯,仅次于列侯。
自动享有朝臣身份,可以参与国家大事,也可以出任九卿、郡守。
但封君不能世袭,只有受封者本人受益。受封者死后,其子孙恢复本来爵位,不可再以封君身份享受各种优待。
譬如,高皇帝时期。曾经封孔子后人孔滕为奉祀君。
但孔滕的儿子孔忠,还有孙子孔武、孔安国就都是白身。
尽管如此,封君的地位,在今天,依然与战国时期无几。
令无数人趋之若虞。
甚至有人宁愿不要关内侯的爵位。也要捞个封君。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历史上,有超过七成受封封君的男性,最终被封为列侯。
另外在现实中,自称某某君,无疑比自称关内侯某某,逼格更高。
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女性皇室外戚和皇帝老子的ru母,最终都会受封封君。
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助长了世人对于封君的追捧。
一般而言。武将立功,假如功劳暂时不够受封关内侯或者列侯。
那么,汉室皇帝,就会将之封为封君。
现在,名单里的那些封君,就属于这种情况。
譬如直不疑。
三年前,吴楚叛乱,作为时任中大夫,直不疑也捞了个将军领兵出征打了一回酱油他甚至都没有上前线,周亚夫就在下邳击溃了整个叛军主力……
像他这种情况。无论如何,是不适合封侯的。
但作为九卿,尤其是身处大农令这样的关键位置的九卿,不封个高级贵族。不像话。
这就好比后世天朝的计委主任居然没有入党一样可笑。
所以刘彻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将直不疑塞到了名单里。
除了直不疑之外,其他人的军功,倒是实打实的。
只是,某人,让刘彻颇为为难。
这个某人。就是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