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陪陪她吧。”
最后,她只能苍白地和对方嘱咐这样一句话。
到这一秒,她也说不出什么斥责小夏星眠的话了。她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自己,发现那时的她又何尝不是悲哀的。
所行皆歧途,所得皆非愿。
.
在小夏星眠世界巡演的这大半年里,夏星眠一直悄悄待在陶野的周围。
虽然她不敢去面对面地见她,但遇到节日或者陶野休假,她都会买很多东西放到她门口。
酒吧她也没再踏进去过。
可是她会等在酒吧外面,陶野半夜下班后,她会开着车默默跟在她后面,保护她不被那些流氓混子骚扰。
有时候陶野会回过头四下张望。
夏星眠便停下车,躲开她的眼神,别过头,打开刺眼的远光灯。
她偶尔也会去长湖山上,厚着脸皮进到温泉山庄里,送去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然后和夏怀梦对坐于亭下小桌旁,喝着茶,看着对方画画,聊一些天南地北的趣事。
就这样两边跑,都照拂着,不知不觉,到了盛夏。
这天,夏星眠叫唐黎买了两个很贵的西瓜,冰镇了,放在保温箱里,亲自开着皮卡运上了长湖山。
这些日子,她遇到什么好吃的,总是想着给陶野和夏怀梦也带一份。
路上等红灯时,她看到了路边一家新开的婚纱店。
橱窗里堆满气球与小灯,挂着几件撑门店的华丽婚纱。
她恍然出神。
忽然回想起那年在意大利,陶野背着醉酒的她走在夜晚的小路上。她指着路边橱窗里的婚纱,醉意里满是认真。
“等我以后变有钱了,就给你买这样的婚纱。”
陶野轻轻弯起眼眸,问她:“为什么要给我买婚纱?”
“因为我要娶你啊。”
“那什么时候来娶我啊?”
她对陶野说,以后她每天都给她一颗星星糖,等给到第999颗的时候,她就来娶她。
那时陶野很应付地答了一声,并没有放在心上。可她放在了心上。
她本来数着星星糖的,可后来时间久了,一年,两年,三年,她漂泊在外,攒起的糖早就七零八落得丢失了。什么时候到的999颗呢?
她自己也不知道。
反正,她从来都没攒够这999颗糖。
到了温泉山庄,夏怀梦特地来到大门外,帮忙搬那装着西瓜的沉重保温箱。
“真是麻烦你了,总是给我送东西,山路不好走,以后别这么辛苦了。”夏怀梦光是把箱子从大门口搬到门廊处就出了一身汗。
夏星眠说:“没事,这个比别的瓜要脆甜得多,你应该尝尝。”
夏怀梦和她道谢。
夏星眠:“听说你最近找回妹妹了?”
夏怀梦叹气:“她在外巡演了大半年,这两天回国了。可是有个对她很重要的人一声不吭地走了,所以她特别伤心。”
“嗯,我知道。”
而且夏星眠也知道陶野去了哪里。
这一次她没有弄丢她的消息。她知道她去了南方的一个温暖城市,叫做云州。她打算这次来长湖山送完西瓜,也搬家去云州。
“但好在我妹妹挺坚强的,没有一个人在家闷太久。昨天见过她,她还说要出发去瓦尔登湖那边玩玩。”
“那还挺好的。”
“她今天就出发了,现在这个时间,应该快要坐上飞机了。”
“你不去送送她?”
“我也想,可是她不叫我们送。”
“年轻人总是倔一些,她不是讨厌你。”
“我明白……”
夏怀梦欣慰一笑,转身去倒茶。
“我也不会怪她,她已经很懂事了。”
夏星眠没接话。
夏怀梦叹道:“说句心里话,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她没有因为钢琴成名,或许我还可以用我的方式好好补偿一下她,也好平了我心头的愧疚。
但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现在好。虽然我补偿不了她了,但她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所成就,我的愧疚平不平还有什么重要的呢?”
夏星眠眼眶一热,浅浅地笑了笑。
“尤其是想到那次的音乐会上,她那么漂亮地坐在台上,弹那么好的一首曲子……”
夏怀梦似乎沉浸到了半年前的那场回忆里。
夏星眠问:“你有在台下和别人夸她吗?”
“好像没有大夸特夸吧,不过我听哭了,旁边的女人还给我递纸。那个女人也听得很入神,心事都听到脸上了。我们还聊天,我说我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她说她也是。”
夏星眠知道坐在夏怀梦旁边的那个女人就是陶野。
她有点忐忑地问夏怀梦:“那……她有没有和你多聊一点关于那个人的事?”
夏怀梦点头,“我和她说,我心里纠结的人是我失散多年的妹妹,然后问她,她和她那位是什么关系。”
“她怎么回答?”
“她说——”
听到接下来夏怀梦随意吐出的三个字,夏星眠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本是一次时光洪流里最寻常不过的对话。对话结束后,她会按照计划去云州,在另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守着陶野,庸庸碌碌过完余生。
直到这一刻,这一秒,这三个字灌入她的耳朵。
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电光闪闪,天旋地转,眼前亮一片暗一片,所有的一切都扭曲旋转。
她以为已经寂如死灰的心剧烈不平地狂跳起来,脑中不断回响的字眼如急骤狂风,颠覆生命,席卷意志,拖着她所剩不多的全部理智,将她带下万丈悬崖。
她几乎是想也不想,便立刻起身向外奔去。
——追上她。
她脑子里只剩这一个念头。
——把「夏星眠」追回来。
她拿出手机,拨通唐黎的电话,要她马上买一张最近的暨宁直达康科德的机票。她说她要去找她。她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告诉她。
几秒后,唐黎说:“查到夏小姐那趟航班的半个小时后有一趟,两点起飞。”
夏星眠坐上车,脑子里只剩那夺魂摄魄的三个字。点火的瞬间,斩钉截铁:“好,就这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