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医人异事> 分节阅读 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9(3 / 3)

尿量多、出汗的儿童,不用加白饭豆。

因过量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导致出现“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吐泻脉迟肢冷。”这种情况的幼童,在四豆饮中,加入巴戟天2g。只要小便数量增多,就是好转的迹象。

正常出疹时,每天煎3g葡萄干,饮汤吃葡萄干,可保平安。

亦可作为预防的举措,在传染期每日服用。

其他原理说明及病期、病后调养方法,请参阅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儿病本气篇·疹病”。

日期:2009-3-2918:03:00

·疹病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惟身体阳弱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令天暖,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方用巴戟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以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收。故巴戟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朮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痲疹虚证之要药,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全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痲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方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痲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痲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惟痲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木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