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看不少卿觉得皇帝不好,不至于啊。
明成祖朱棣,一代雄主。徐皇后给他生了三个嫡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
太子朱高炽贤德、能干。但他是个大胖子。胖到什么程度呢,胖到走路需要两个宫女扶着的程度。
而汉王是武将,从靖难之役就跟着朱棣打仗。身材自然比太子好多了。
朱棣就拍着二儿子的肩膀说:“太子多病,努力吧!”
人胖了,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的。
但朱棣敢五次出塞打蒙古,除了仰赖他自己的武力值,全靠太子在朝监国,后方管得稳稳的,同时军需后勤给他办得妥妥的。
汉王得了父皇的准话,他自然就要努力了。他联合了老三努力要把老大搞下去。
可太子除了长得胖,他没别的问题啊。明朝的文官是历朝历代脖子最硬的,他们硬是保着无过有功、尊重读书人的太子,让朱棣没能废掉他。
后来汉王便只有努力造反了。
太子朱高炽监国十余年,只当了半年多的皇帝就驾崩了。但留下了史书上的美名。
然后汉王就造了侄儿朱瞻基的反,输了,贬为庶人关起来。最后与诸子皆被害。
但这些都不影响明成祖朱棣的赫赫功勋啊!
谢穆宁在追思会当天下午,带着孩子们搬回了楚府。
白恩夫妇给白清蕙带的东西,到边城第一天下午睡了起来她就让知冬找出来给她了。
继母留她在娘家多住几天。她想想也懒得动弹,就又住了两三天。那东西就不能拖到回家再给蕙蕙了。
白清蕙当时打开来,看到母亲给她准备的家乡小食和一些日用品露出思念的神色。
父母心底都是有她的。只是没在一起相处,过年的时候见到有些生疏而已。
远离父母当然不好,但边城的氛围、楚府的氛围都很好。她喜欢这里!
“蕙蕙——”
食盒打开了,香气飘了出去。摇摇、晃晃和钺儿便闻香而至了。三叔侄站成一排,往她手里的食盒看。
三叔侄站了会儿,见白清蕙没主动拿出来给他们吃。钺儿道:“蕙蕙,我帮你尝尝?”
摇摇、晃晃也道:“尝尝——”
谢穆宁一脸的无语,她从来也没亏着他们的嘴啊。不过还好,只会对自己人如此。
白清蕙方才想父母有点走神,这会儿听他们要帮自己尝尝便把食盒放到了小几上,挑了几样他们能吃的摆出来,“尝吧。”
还在谢府的时候,谢穆宁让继母去和那二十个人说了逐北会聘先生的事,一切听从自愿。
这些人有些擅长调香,有人擅长沏茶,还有人以前直接是二十四司的女官,管着发放月例诸事的。
这些都可以去开班授课。到时候按学生人头给她们开月例。
这两天,她们也都在往逐北会跑,去感受气氛。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去。
从宫里出来的,多少都攒了些家底。所以并不急着挣钱。
谢穆宁也是看到她继母在将擅长的绣技教给崔翘和曹英。而且战事吃紧,最近也安排不了相亲才萌生的想法。她原本准备的老师不是这拨人。
现在想想与其让她们无所事事的不自在,不如发挥作用的去授课。
调香、沏茶这类适合有点家底人家的姑娘学,但发放月例这些管家理事的本事谁都可以学。
谢穆宁是打算把白清蕙送去都学一学的。多好的师资力量啊!
白家把闺女交给了她,她没精力管。也不能什么事儿都推给继母。
而且,继母也打算去开个班教基础的绣技了。
和谢穆宁合作的那家绣坊知道以后,老板直接找了过来,给新进绣娘都报了名要学基本功。
还有许多人家也都想把女儿送来。
德容言工,女红可是四德之一。边城也不能完全脱离主流的。
回到楚府的第一天傍晚,姜曌找上门来了。
明天他就要跟着胡嘉、古清去军营里了。
谢穆宁听说他来了便道:“请他进来吧。”这一路承了人几回情,也不好再冷待了。
姜曌一进来就问道:“你不是说让我跪入当初刘混遇害的地方么?”
谢穆宁道:“在大相国寺见到你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但后来皇上给了圣旨褒奖游侠儿和逐北会的作为。如果再把你弄去谢罪,太过群情激奋,场面控制不住。而且游杉说得对,何必要让刘混的妻儿再受二次伤害呢?你有心弥补的话,就多帮军方做事吧。”
姜曌站了会儿,点点头道:“那我走了。”
翌日一早聂盈、云楚、古雨等人送别了去军营的一行人。
谢穆宁继续在家中修整。
而逐北会办各类学堂的筹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就在宫中出来的众人还在考虑要不要去当这个先生的当口,竞争者冒出来了。
原来董家兄妹到逐北会找了活儿,然后流放地很爽快的放人,还说这也是军前效力之后。很多流放人家的家眷都动了这个心思。
去当先生可比干苦力轻省多了,而且也算是服役的。
曾经教过谢穆宁的那些人家这回就都来了。
谢穆宁见了几位曾经的先生,然后就直接让古雨等人去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