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皇帝心意已决,苏相也没有再坚持。
因为此时停战也不是他乐见的。能做到百官之首,他自然不是迂腐的人。
只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先帝丧事办完,新帝位置坐稳,也到了该他主动请辞,给新帝的人腾位置的时候了。
他在先帝手下为相二十年,已经习惯了在军国大事上的发言权。不会甘心只做一个上传下达的传声筒。
他这把年纪了,不想和新帝起龃龉,却也不想适应新帝的强势作风。
新帝也未必想长留他!还是他自己自去请辞,全了双方颜面。还能落个功成身退,也是给自家儿孙让路了。
否则,他一直居于高位,儿孙势必被打压。倒是他肯退一步,新帝于情于理都会给他们一个出头的机会。
“是,老臣明白了。”
看苏相识趣,新帝很是满意。
君臣正说着,德王进来。
“皇上,臣无意打扰。只是北境刚送来楚大将军的折子,想来与皇上和苏相所议之事有关。”
发生了纳真主动求和的事,楚元这个大将军是无论如何也该表明态度的。
悬镜司的消息昨晚送到的,皇帝去见过太皇太后回来天时已晚,是今日才召见的苏相。
而楚元的折子今天到,应该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
皇帝点头,“呈上来!”
看过楚元的折子,他递给苏相,“苏相看看大将军出的主意。”
苏相看过点头,“如此操作更加的稳妥。臣的意见,不如就依了他?”
皇帝点头,“可以。至于这议和的使臣,朕看也不必再从京城派。就让大将军直接和纳真去对话吧。”
派文臣去,怕是得苏相或者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才能跟纳真对上话。那还耽搁时日,不如直接交给楚元。
皇帝顿了一下道:“父皇跟朕说楚元长于军务,却短于为政。他怕是小看了他一手简拔的大将军啊!”
就是自己能在最紧要的关头一直稳住,也未尝不是听了楚元的劝解。
再看他这封折子,除了前面的哀悼,后面提到北戎事宜通篇都没说先皇如何如何。劝人劝得很有水平!
自己看了也不会有他在拿先皇压自己的感觉。
这样的人,真的不善为政?
楚大将军怕是一直在藏拙。不得万不得已,都是真人不露相。不过他能一而再在自己面前暴露,也是一片公心了。
这个人是周公还是王莽,都只能等将来才能看分明。但此刻,朝廷是需要他在北境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的。
此事定下,苏相负责去上传下达。
六部的尚书都有些不太适应。这样的大事,他们连事前听一听都没资格么?皇帝都决定了,才知会他们。
众人看向苏相,却见他闭目合眼在位置上养神。
心思转得快都想到了老爷子怕是已经有了归去之意,肯定不会作为百官之首去和新帝争权了。
接下来只能是谁想当这个丞相,谁去出这个头了。
反正让他们当新帝手中的扯线木偶他们是不乐意的。
苏相告退之后,皇帝问德王,“那这几天休战了,大将军在忙什么?”
“他请了明章道长到军中,为中高阶将领拔除身体的暗伤、隐患。”
皇帝点点头,“明章道长这方面比太医正倒是还强些。老三的证据收集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