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徐庶、诸葛亮筹谋出“宗室勤王”之策:诈称刘姓三大诸侯——刘备、刘表、刘璋,因不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约合力出兵豫州、直捣许昌,营救当今天子,以正刘家汉室江山。
大量的细作被派往兖、豫、徐州散布谣言,糜竺也动用隐藏于曹操治领腹地的秘密细作,配合外部细作扩大消息地传播力度。
与此同时,由别驾孙乾亲自赶往襄阳,负责游说刘表出兵佯攻汝南,以增加谣言的真实度。
另一面,徐庶、诸葛亮还加派细作潜往汝南临寿春边界诸县,煽动民众迁居寿春。
※※※※※※※※
经过简雍及郡县官吏近两月的努力,丹阳郡户籍的重新统计有了结果。丹阳郡上次户籍统计尚是在数十年前,其时未有战乱,人口正值鼎盛,约有60万出头。然而,经多年战乱,死于征战、饿殍、瘟疫的百姓不计其数,不少原住民甚至绝户。但同时,亦有不少北方流民涌入丹阳(北方的战乱更超过南方)。
经过仔细审核统计,加之当地宗族豪户还算支持,一个新的人口数据终于出炉——丹阳全郡共有38万余人,但其中还不包括一些仍隐居山林的山越族人。
根据这个人口数据,我在十月二十日停止了征募兵员。近两月时间,共征募得新兵15000余人,兵民之比约为1/23,可以说充分考虑到了丹阳的民力、物力承受程度,以及丹阳农耕生产的恢复。
在15000余新兵中,最令人高兴的便是内中那1200人的山越族人。受到起先数百山越投军之事的鼓励,随后又相继有数百山越族人下山投军。这些山越自幼生长山中,常以狩猎为生,生性勇悍,精于技击,实在难得的优秀兵员。
考虑若将他们分散开来,一者可能汉、越士兵不易相处,二者不能形成集中战力。最后我决定,以这1200名山越为基础,重组一营,以关平为统领,名为“无当飞军”。
第三卷虎臣良牧定江东第一二八章
十月二十一,一批吴郡青年士子在军卒的护卫下来到秣陵。这些士子大多来自吴郡各大宗族,包括顾、朱诸族。派遣族中有为青年至大哥麾下效力,正是当日我与这几族族长所约定的内容之一。我始终认为,任何的口头甚至文字承诺都未必可靠,只有利用出仕投效的方法,才能将这些士族真正绑上大哥的战船。虽然,其中有些士族目前在脚踏两船……
设宴热情款待了这些士子之后,第二日由简雍挑选了其中5人留于丹阳任职,其余士子则有锦帆营继续护送至庐江、寿春……
担任护卫任务的军司马还带来了魏延的一封书信:在我的允许下,魏延在吴郡也进行了新兵征募。由于全范和吴郡诸宗族的支持,征募之事还算顺利。依靠征募,得新兵4000人,加之诸宗族提供的家兵,总共也达到了近8000人。兵员虽然增加了,但新的问题却又出现。魏延向我提出两个请求——其一,魏延准备将各大宗族提供的私兵调至丹阳。这是我事先的吩咐,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诸族对这些私兵的隐性控制。但同时,魏延这小子又含糊其词地请求我调拨一批丹阳新兵还给他。其二,增加了大量新兵后,操练的事务也变的繁忙,而且魏延那里人手有些短缺。故而,魏延请求我调派一些基层军官给他。
仔细考虑之后,我决定调金畴前去吴郡,作为魏延的副手,协助操练新兵。金畴性情沉稳,办事老练,加之军中资历颇深,以他来辅佐能力很强、但性格略显浮躁的魏延,应该是不错选择。随即,我又让金畴从老兵中抽调出数十名都伯、什长。随其一同前往吴郡。而金畴的熊枪营,则交由林雪一并统领。
十月二十六,吴郡又起战事。孙家势力仍较为顽固的乌程县,县内豪族陈勤,勾结乌程治内山贼,起兵袭破乌程县。而后,陈勤广发告文,道孙权任命自己为吴郡太守。妄图煽动吴郡诸县响应。
但很可惜,陈勤还没等到响应叛乱之人,魏延的平叛军却已先行赶到。陈勤欺魏延远来疲惫,派军出城攻击,但他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两点,——叛军以贼兵为主,战力实在有限,欺负百姓或许绰绰有余,而遇上训练有素的大军便显得不堪一击。即便魏延军远来乍到,真正战斗起来,叛军也是处于绝对下风。早有准备的魏延很轻松便击败乌合之众地叛军。而陈勤所犯的第二个错误。也跟贼兵有关。这些山贼为害乌程颇甚,非但普通百姓,就连乌程县内其余宗族亦对其痛恨至极。山贼入城。几如蝗虫过境,无恶不作。先前因贼众太广,诸宗族敢怒不敢言,但当贼兵被魏延击败后,一切顾忌都已不存在。乌程大族姚氏、钱氏合力派遣家兵打开一面城门,迎魏延军入城。陈勤与山贼首领乱中被杀,其余山贼亡命逃出乌程,向东逃窜,又被奉魏延命协助平叛的陆逊截住,全部就擒。
整起叛乱前后历时不到三天。即被魏延、陆逊联手扑灭。随即,魏、陆二人又顺势将山贼巢穴夷灭。
事后经审讯,才知道陈勤的叛乱得到了孙权细作的蛊惑。这场叛乱对我方虽造成一定损失,但对孙权的负面影响却更大——陈勤若仅是叛乱,或许在吴郡诸宗族看来并没有什么。但他错就错在勾连山贼,占据城池后山贼无休止的破坏骚扰,已经彻底将乌程诸宗族推到了孙权的对立面。而这些宗族又通过自己地关系网,将消息传向吴郡、乃至整个江东。老狐狸全范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将此事添油加醋写成布告。遍传各地。以至于,其后再有孙权细作潜入丹阳、吴郡煽动搅乱,各大宗族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索性将细作擒获送往地方官府。
※※※※※※※※
柴桑。鲁肃领着一位青年文士急赴郡守府,求见孙权。
“主公,肃昨日于市街偶逢一大贤。此人年齿虽然不长,但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实乃世间罕见之奇才。”鲁肃语气颇显急切地对孙权说道,“主公欲成就大事,当可用此人!”
“哦~~!”听鲁肃如此夸奖一人,孙权也不禁好奇起来,出声问道,“子敬,此人现在何处?”
“禀主公,正在厅外,可否一见!”
“快请!”
不多时,一名青年儒士随鲁肃跨入厅堂。
“主公,这位便是肃所言大才庞统庞士元。庞先生襄阳人士,乃是荆州鸿儒庞德公之侄,亦是德公门下高弟!”
“襄阳庞统,见过孙讨虏!”庞统拱手微施一礼,随即便仔细打量起孙权来。
孙权也在仔细打量庞统,不多时便不禁皱起眉来——庞统身材短小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相貌可说丑陋怪异之极,实在很入不得目。相貌丑陋便也罢了,更让孙权不高兴的是庞统周身散溢的傲气。一般来说,莫说像庞统这样的白身儒士,就是江东重臣宿将,见着孙权也是深施大礼,从未有谁只行拱手之礼。
“庞先生所学,以何为主?”强忍着不高兴,孙权沉声询问道。
“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庞统虽也看出孙权的不高兴,但仍是不以为意地回道,语中自带几分狂傲。
“比之张公、公谨、子敬诸位如何?”孙权眉头深蹙,继续问道。
“与这诸位大不相同,不可比也!”庞统眼中现出一丝异色,淡然回道。
庞统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