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个影,这样,我即刻命人去看日子,挑个黄道吉日,我一定将你风风光光地娶进家门。”
郭嘉赔笑,自己倒是有几分尴尬。
他为数不多的几次食言,尤其是对女人,实在面子上挂不住。
大乔来时不苟言笑,满面寒意。
听完郭嘉放浪轻佻的话之后,霞飞双颊,嗔怒地瞪了郭嘉一眼,依旧风情万种。
美人薄怒,郭嘉是一头雾水。
大乔强压下心中的羞意,挺起胸脯对郭嘉说道“使君,你究竟打算如何对待瑾儿?他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你难道要与自己的儿子结仇结怨吗?”
郭嘉听明白了,是个人都能听明白。
说客啊。
摇头苦笑,郭嘉故作神伤之态“我还以为大乔对我x思夜想念念不忘,火急火燎跑上门是bi婚呢,原来是为了我的家事。”
大乔脸颊滚烫,深红似血。
其实早就习惯了郭嘉这突然性的言语轻薄,却永远做不到免疫或无视。
本来是上门问罪的,大乔现在反倒自己心如撞鹿。
压下躁动的心情,大乔其实也想偷偷问一问郭嘉何时兑现诺言,她以前还不急,现在是真急了,郭嘉纳了貂蝉,大乔羡慕不已,同时她与妹妹年龄增大,在眼下已经成了老姑娘,青春短暂,红颜易逝,再不嫁人,恐怕拖下去,想嫁的时候连自信都没有了。
不过这次大乔来,还真不是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两姐妹和郭嘉的妻妾si交不错,连带着将郭烨郭瑾也看成自己的孩子,厚爱有加,平日里也喜欢照顾照顾他们,郭嘉扇郭瑾那一耳光,整个成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顶多说郭嘉家教严厉,反正与他们不相干系,大乔起初以为是郭嘉随便发发火而已,男人嘛,怎么可能没脾气?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甄姜每日以泪洗面,日渐憔悴,郭瑾在大乔小乔面前对郭嘉只字不提,但凡有人说起郭嘉,郭瑾就跑开,似乎连听都不想听。
外人不知郭嘉的府中已经是许久不见欢声笑语,只是一件小事,却到了今天还未解决,这让大乔无法坐视,于是登门来质问郭嘉。
她与郭嘉共患难过,感情非比寻常,若就此分道扬镳,能用相忘江湖来形容,可她始终是想与郭嘉相濡以沫,郭嘉的后院不宁静,大乔也想为郭嘉分忧解愁。
“使君,瑾儿年幼不懂事,难道你这个做父亲的还要跟儿子计较吗?他不懂,你可以耐心教他啊,非要弄得父子形同陌路才罢休吗?”
大乔很难理解郭嘉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郭烨长这么大,郭嘉别说打郭烨,一句狠话都没有对郭烨说过,这些大乔都心知肚明。
才刚刚开始懂事的郭瑾,能让郭嘉生气到什么地步?
能打败袁绍,能击溃刘表,能威震天下的郭嘉,没道理连个家事都处置不妥。
郭嘉轻声一叹,从主位上走下来,请大乔一同坐在客席,相对而坐,郭嘉亲自给她斟茶倒水,而后说道“你以为我是针对瑾儿?你错了,我是希望包括你和小乔在内,甄姜,貂蝉,蔡琰,你们都要明白,不想孩子日后死于非命,首先你们,就要摆正心态。”
第八十四章诸侯子嗣
“陶恭祖的长子是怎么死的,想必大乔应该没有忘记吧?”
郭嘉眼帘低垂,轻描淡写地问道。
大乔悚然一惊,她与郭嘉的点点滴滴都铭记在心,在徐州的往事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这个时候郭嘉提起陶谦的儿子,显然意有所指。
“瑾公子年幼,使君又如何断言他将来会与陶商是一丘之貉?”
陶商是死在郭嘉手中,但郭嘉不会随意shā • rén,事出有因,追根究底是陶商咎由自取外加碰上了一个当时年少轻狂不按常理出牌的郭奉孝。
轻声一叹,郭嘉心情略感沉重。
“孩子总有一天会羽翼丰满脱离父母的庇护,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教导有成,大乔,在我治下,可有人敢挑衅我的权威?”
大乔摇首回应,郭嘉就是土皇帝,挑衅他跟找死没区别。
郭嘉再问“那我的子嗣,除了我,还有谁能,谁敢教训?”
诸侯治下,鲜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袁绍手下没有,曹操手下没有,刘表手下即便有,也是受到着钳制,孙策手下更没有。
但是诸侯的子嗣却有着与生俱来的超然地位和尊贵身份,影响他们在诸侯集团地位仅仅就是诸侯对待子嗣的喜恶。
诸侯偏爱某个儿子,他就得势,不待见某个儿子,他就失势。
袁绍的三个儿子在明争暗斗,因为袁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河北霸主。
曹操的子嗣之间还未正式打响世子之位的争夺战,是因曹操在除掉袁绍之前形势上岌岌可危,他的属地,随时都有保不住的危机存在。
郭嘉哪怕现在一统天下了,他的儿子之间也绝不可能或者说敢对世子之位有非分之想,因为郭嘉年轻,还不到三十,他手下的文武不会有一人去选择支持哪位公子上位,那简直就是找死无异。
郭嘉也想望子成龙,也希望儿子们有出息成大器。
老天已经给了他们常人一辈子甚至数代人都遥不可及的优厚环境,如果郭嘉不对他们严苛一些,不在他们小时候便严加管教,久而久之,到了他们性格作风上横行无忌积重难返时,再想纠正就难比登天。
人常说三岁看八十,培养下一代的口号永远都是从娃娃抓起,想在孩子成年后再管教,只会是有心无力,徒劳无功。
“使君,瑾公子年少懵懂,使君不在成都的这一年里,瑾公子他可是对使君日盼夜盼,平日跟在蔡公身边勤学苦读,为的,或许只是使君一句微不足道的溢美之词。”
大乔不认为郭嘉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很多事情都要防微杜渐,如果等日后恶劣的苗头浮上台面,根本没有亡羊补牢一说。
可是,郭瑾天资聪颖,深受人喜爱,在他渐渐懂事的时候,郭嘉却不在他的身边,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对父亲的印象却越来越模糊,读书学字比旁人都要用功刻苦,在郭嘉返回成都的第一时间,他就跑去迎接郭嘉,并且准备了一首称赞父亲打胜仗的诗赋,尽管这诗赋是蔡邕替他写的,但不妨碍郭瑾一片心意。
郭嘉脸色有些低落,轻声呢喃道“我也知道,可我不想害了他。有天赋,头脑聪明,我这个父亲怎么会不高兴?但才华与性格不相干,他不能骄傲,不能目中无人,不能自大,不能眼中只有我这个父亲而忽略了其他一切。我宁愿骂他十年,让他好好活一辈子,也不想宠他十年,令他日后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
在长安的日子里,郭嘉隔个三五日便会收到家书,里面有家中的点点滴滴,郭瑾会写字后也给他写过书信,看得郭嘉心中暖意十足,一年多的时间里,郭瑾学业进步如飞,作为郭瑾师长的蔡邕赞不绝口,这让郭瑾在成都有着不小的名气。
他的天赋和头脑,不是旁人阿谀奉承出来的,的确要比旁人聪明很多很多。
比他年长的甘瑰在学业上两人不相上下,不是甘瑰傻,甘瑰在同龄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但郭瑾学东西很快,天赋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需要对比才能看出一二,郭瑾用一年时间的学习,能与旁人花费三四年时间的辛苦相提并论,这就是天赋。
这一切,郭嘉都知道,但他除了高兴,还有一丝担忧。
郭瑾是嫡子,他三位舅舅,一位是益州豪族尊敬有加的大富商,另外两位是益州位高权重的官员,他又是一代大儒在士林声望非同寻常的蔡邕的弟子,而他自身又天资聪颖过人,种种身份与背景凝合起来,令郭嘉有了隐晦的忧虑。
年少成名的人很多,人生还没起步就被捧上神坛的人也很多,可这里面摔得很惨的人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