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3(1 / 4)

合理,即使实现了经济总量平衡,仍然会出现某些产品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情况。

(4)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物价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必须将财政赤字、货币发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率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5)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劳动力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又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标志。

(6)公平的收入分配。社会成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取得个人收入,会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节,以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7)国际收支平衡。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包括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收支平衡也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内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极大,在国际收支平衡中,重要的是保持适度的外汇结存和外债规模。

2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则

(1)宏观间接调控原则。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即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使企业的目标大体上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干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宏观总量的调控,而把微观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决策交由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由管项目审批、管钱、管物转向搞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发展规划,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市场机制,对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督,并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服务。

(2)计划指导原则。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采取粗线条的、弹性的、指导性的计划。计划指导的任务是抓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预测,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战略,及时为微观经济决策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信息。计划指导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计划的发布和计划的执行情况来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计划应当按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定性、定量分析为依据,通过咨询、比较、论证而精心制定。只有保持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政府计划才有可能指导经济发展。

(3)集中和重点性原则。间接的宏观调控不可能控制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而是着重控制国民经济中的重点部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产业和产品。重点加强对农业、交通、能源和重工业的控制,根据国民经济各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重要性,采取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模式。

(4)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调控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手段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但仅靠经济手段也不行,还要有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并把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结合起来,发挥这些手段各自特殊的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调控体系和制度。

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依靠各种经济组织,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和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的手段。它是一种间接调控手段,而且是主要的调控手段。

(2)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区划、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手段。这是通过行政命令、指示、决定、通知等形式来实现的,因而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手段。

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它能够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完成重大的建设任务和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行政手段能显示它的重要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