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笑面人生 姜昆> 分节阅读 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5(2 / 2)

七、艺术家是“艺如其人”,但像李文华这样大家异口同声亦人亦艺地称赞,

应该说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在我们合作的艺术道路上,我欣赏李文华那工人式的幽

默,更钦佩他身上那工人阶级优秀的品质。

我们出了名以后,报刊杂志纷纷来采访、约稿。《曲艺》杂志的编辑让我写写

李文华。我熬了一宿,匆匆草就了我心中李文华的印象:

李文华,是我的战友,也是我的老师。

文华老师出身贫寒,十几岁学徒,一个人养活二老,生活非常艰辛。解放了,

文华老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工人时,他是劳动模范,曾被光荣地选为北京市的

人大代表;进入专业演出团体以后,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一直在他的身上保持着。

他衣着朴素,从不讲吃讲穿;他待人热情,从不分生熟远近。不论走到哪儿,他见

人总是带着工人师傅那种习惯称呼:“张师傅您来了!”“李师傅您喝茶!”“回

见,李师傅!”团里面的同志都讲:文华老师这脾气太难找了,大和气人儿!

李老师的相声表演,亲切、自然,像老妈妈一样的慈祥。文华同志为什么会给

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以为,是他把自己性格的特点和捧哏这个角色巧妙地结

合在一起了。他的艺术特点和他平常的谦虚、待人的诚恳、性格的朴实、为人的憨

厚分不开的。

但这并不是说,文华同志就是凭着本色演相声的。他自己说过:“我自幼失学,

认不了多少字,如果现在不抓紧钻,非被时代淘汰不可。”肯学、肯钻是李文华老

师的又一个特点。我们一起到下面深入生活的日子,经常是在与工人、农民、战士

们一起“海聊”当中度过的。可是,我们不白聊,每天晚上回来,李老师都要拿出

笔,记上几句,他在注意人们想什么,人们对什么样的话题最感兴趣,人们愿意听

什么。人们常说:“文华的蔫包袱真足。”所谓“蔫”,无非是一句既平常又让人

觉得有滋有味的话,须知这样的话必须是从群众中来的呀。比如《诗歌与爱情》中

的“敢情宋朝那时候就有两地生活的”,“你说人爱得多磁实呀?”为什么得到轰

然的效果?因为那是实实在在的群众语言,人民能不欢迎吗?

文华捧得稳、准、严。

这里,我还要讲文华其人。内行人经常讲:“三分逗、七分捧”,“捧喂不能

夺逗哏的戏”。为什么有些演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个特点呢?有技巧上的原因,也

有对捧逗之间关系理解不大得当的地方。这里,我想起文华对我讲的一句话。两个

人一起聊天儿,谈到合作,李老师说:“我在舞台上的时间不多了,在我的晚年能

把你带出来,一直带到我不能干了,我就满足了。

说是我带你,其实你也带我呀。光我一个人,我也新不了呀。有小青年儿在边

儿上,把我显新了。”话出自肺腑,感动得我掉过泪。有这样的思想指导,能有

“夺戏”的问题出现吗?

现在读起来,我这篇文章太肤浅了。也许是我的笔拙,勾画不出李文华老师那

优秀的工人阶级一分子的形象。

李文华的成功,使不少人研究他“大器晚成”的艺术现象。但研究来研究去,

最后都和李文华的为人联系在一起。一个艺术家“艺如其人”是不容分说的,但像

大家一古脑儿的亦人亦艺地异口同声,应该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中国广播文工团的老团长王力叶这样说:香港报刊评论李文华的表演说:“李

文华脸上的皱纹,皱得对相声表演特别有利。额上几列‘火车轨’,眼角的色尾纹

像一对对倒置了的‘八’字,颧骨下、嘴巴旁的皱纹像一对对尖角括弧……光看脸

上的几条线,一动一动的,就止不住笑了。”这位评论家光看了李文华的外貌特征

就止不住笑了,他只注意到文华艺术魅力的一个方面。其实,这绝不仅仅是外在形

象的功能所致。有动于衷,才形之于外。

文华面部特征和表情所给人的笑,乃缘于其对相声艺术的修养之深,对致笑规

律谙熟之透,对捧逗关系配合之紧,语言节奏运用之活。

当然,如果知道文华的为人处事,那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了。

著名相声作家沈永年道:李文华先生艺如其人,人如其艺。他在台上是个可爱

的小老头儿,那么在台下,不但可爱,而且可亲可敬。相声界的中青年演员都官称

李文华为李大爷。这位李大爷从不摆老前辈的架子,一向是和蔼、热情,待人诚恳

谦虚。

在生活上,李先生自奉甚俭,随遇而安。无论到什么地方参加演出或活动,从

不挑宾馆、挑房间、挑伙食、挑软卧或飞机等等,一切悉听安排,唯恐给别人添麻

烦。对于热情的群众他从不怠慢,有求必应。他那诚挚的笑容曾经给多少接触过他

的人,在心头留下温暖。他不失一个人民艺术家的本色,从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和爱戴。

李先生德艺双全,足为今日相声界之楷模。

已故相声作家王存立说:李文华能够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实属不易,但要得到

同行们的公认,则更难上加难。俗话说:“众口难调”,对演员也是如此。即使是

明星、大腕儿,被议论起来也是有褒有贬。但提起李文华,却是众口一词,有口皆

碑。无论是对他的艺术或人品,没有不说好的,内行、外行一致公认,这在演艺界

中极为罕见。

相声新秀冯巩说:李文华老师从事的是笑的事业。在舞台上,他以带给观众欢

乐为己任;在生活中,他更是时时处处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周围的人们。三十多年

来,李文华老师不仅以一个好演员更是以一个好人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所谓“艺如其人”,台上演戏,台下做人,台上恰恰是台下的集中表现。在中国广

播说唱团里,李文华老师是有口皆碑的活雷锋。

在他任团房管主任时,正是他家住房最困难的时候,而他却将所有的好机会都

让给了同志们。每天清晨,最早来到单位默默地打水扫地的,也永远是李文华老师

那亲切谦和的身影。十几年来,李文华老师一直是我艺术上、生活上的师长。

相声作家廉春明回忆到:李大爷在家待客也是非常热情实在的,无论哪路人物,

他都备酒招待。有一次我和爱人去劲松买床垫,顺便去看他,他说什么也不让我们

走。我们只是去看看李大爷,实在不愿麻烦他们,但李大爷老俩口,仍一如既往,

死说活说不让走。吃过饭依然要送到楼下,然后假说散步,像往常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