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笑面人生 姜昆> 分节阅读 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9(1 / 2)

知有没有戏谑的成分,结果当然是我仰天而

笑。

黄一鹤的“拼”与“啃”

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占的比重真大,几乎每一个节日都少不了一场

歌舞、说唱、戏曲融在一起的大块头的节日晚会。这些晚会培养了一大批演员,也

造就了一些颇有成就的电视导演。我是1976年底才开始涉足电视台的节目表演行

列。就我自己短短的电视艺术生涯的体会来说,我认为黄一鹤同志是开了中国电视

综艺节目先河的一位电视导演。

1983年,我有幸参加了由黄一鹤同志组织策划的中国首届大型的《春节联欢

晚会》编导工作。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认识了他,并且也在日后与他多次合作中了

解了他。《春节联欢晚会》一年比一年隆重,节目一年比一年丰富,连续搞了十年。

我个人认为,没有跳出黄一鹤同志一开始搞出的模式。

以后的数百台大型综艺晚会,也或多或少地能看到由这一模式而派生出来的各

种各样的影子。这一切充分地证明了黄一鹤同志在大型节目的创作和表现上的这一

艺术构恩的旺盛的生命力。

黄一鹤同志的艺术创作道路是曲折的,他有过失败,有过挫折,然而这一切都

是他成功之路的插曲。面对着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电视导演,我在以后的几年的日子

里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是什么指导思想使他获得了成功,他给我们这些从事艺术

事业的人开创了哪些可以借鉴的走向成功之路的经验。

如果粗浅地认为,一位有成就的大型节目导演应该是无所不会百事皆通,吹拉

弹唱样样行,那就真是大错而特错了。首先在黄一鹤身上至少不是这样的。他熟谙

各种艺术的表演方式,但并不是说他有着驾轻就熟地能掌握各种艺术门类的创造和

生成的本领。如果真是有这样的天资,就没有我见到的和编导一起苦思冥想,彻夜

不眠,经常挑灯战通宵的黄一鹤了。

那么,黄一鹤的成功,或者说他较一般的电视综艺节目导演有着明显区别的地

方是什么呢?应说是他经常提到的“整体构思”四个字。按说这四个字在电视导演

头脑的字典中,应该是平庸无奇的。哪一位导演不提“整体构思”呢?哪一台节目

又没有“整体构思”呢?其实不然。“行家看门道,力巴看热闹”。“整体构思”

凡人都议,但真正作为一位大型节目的策划者,能把这四个字升华出主体的、生动

的艺术形象而溶在自己艺术构思的每一指导方针的具体步骤中,黄一鹤同志确实有

独到之处。

黄导曾经非常通俗地阐述过自己的艺术观。他不止一次地和我谈过:我认为电

视导演不单单是一位能懂得艺术的好观众,而重要的是一位好厨师。

每一道好菜都有各自的味道,我们应该作为高级的厨师,奉献给人们一个既有

漂亮外观、又有鲜美口味的“拼盘”。功夫应该下在“拼”字上。”拼”的技术精

巧,就是半个樱桃,一片胡萝卜,或是一束香菜叶,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

得整体锦上添花。而技术拙劣的,就是高级发菜,弄不好也得乱的像头发,影响人

的食欲。

从字面上说,“拼”只是个技巧问题,好像离整体构思相差还有一段距离,但

是黄一鹤的具体做法,则充分地体现他还是用“整体构恩”所规定的宗旨要求去让

每一味菜在整体中展现姿色,散发芳香。

第一届春节晚会他用“活泼”和“欢快”的字样来概括自己的创作意图。

他提出“整台节目一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产生了虎妞追逐祥子碰掉了

王景愚的烧鸡,而烧鸡作工欠水准而使王景愚当众与鸡筋展开肉搏的场面;马季宣

布的一封群众来信错误地说姜昆的家乡在湖南,而引出了姜昆挑起扁担与李谷一唱

起了《刘海砍樵》,使得这一首小小的戏曲唱段在几年以后仍脍炙人口地悠荡在神

州大地。

当第一届春节晚会这一炮打响以后,黄一鹤以他艺术家独特的敏感,先于很多

人预示到第二届春节晚会的分量。数月的筹备工作中,他审时度势,不仅筹备节目,

而且分析国内形势,看到了祖国统一的口号深入人心,他又提出在中国人的“情”

字上下功夫。按着这个主导思想,他大胆地“引进”张明敏、奚秀兰这二位香港歌

星“登台亮相”,让李大维、黄植诚一曲诉衷肠,整个晚会情绪激荡。一首“中国

心”催人泪下,伴随黄阿原主持节目与自己的小女儿通电话,让“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一中国诗人精括出的名句,化成艺术的音符,注入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田。当晚会

推向高潮的时候,一曲《难忘今宵》唱出黄皮肤人们的情感,整个晚会升华成一个

巨大的“情”字,闪在人们的眸子中,跳跃在欢乐人们的泪花上。台上台下,荧屏

内外,歌声与心声在撞击,艺术的感染力把中国人、华人,把一切爱祖国的人的民

族感情激发出来融在一起。一台综艺节目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使许多人发出民族之

情,“惊天地、泣鬼神”之赞。黄一鹤的艺术创作意图全部实现了。这一实现不仅

仅有一个“整体构思”,而是把他的“整体构恩”严格地不是随便地融入自己的节

目中,准确地不是牵强地用在艺术里。并且,他有一整套的做法。

艺术创作,难得的是这个“创”字。敢于第一个想到、提出、把它实现,不管

后人循着这条道路有着怎样巧妙的构恩和惊人的表现,人们对于先行者的评价,是

永远不会低估的!

除了“拼”节目的劲头外,黄一鹤“啃”节目的劲头也是令人佩服的。

máo • zhǔ • xí曾经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

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许多导演在创作和组织节目中,也许会因为坚持劲儿不够,

“啃”劲儿不足,而可能使得超一流的节目没能出现,殊不知这些节目可能与你刚

好“擦身而过”。

我曾经看过几次黄一鹤“啃”节目。

就举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出现和发展这个例子,我想应该有一点说服力的。

第二届春节晚会,编导者提出要用陈佩斯这样的好喜剧演员来出节目。

陈、朱原来有一个“考演员”的小品雏型,但许多人看后,认为档次低,不上

路,对这个节目失去信心。习惯于趴在地上摆节目顺序的编导们,已经几次把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