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笑面人生 姜昆> 分节阅读 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9(2 / 2)

小品的节目卡片放置一旁了。但黄导提出,要吸取去年哑剧《吃鸡)

的成功经验,在这一届春节晚会上,一定要把电影、戏剧演员学表演时训练、

考试、汇报所排练的“小品”搬上舞台,走入电视屏幕。黄一鹤是总导演,不管人

家说“档次低,不上路”,硬是执意一定要搞。于是,戏剧前辈杜澎、相声名家马

季以及我这小辈,被他邀来八方会诊,齐攻小品!

佩斯、老茂,也真是有灵气儿的演员,七折腾,八捣鼓,“考演员”当中最精

彩的一段“吃面条”被提了出来。在1984年,为了使这个小品既“突出政治”,

又不陷于生硬的“说教”,二位演员,一抬一式,一词一句,千锤百炼,反复推敲,

家里排,招待所里改,大食堂里练……大概是在接近播出不到一个星期的日子里,

《吃面条》作为喜剧小品的“开山”之作成型了!

形式独出心裁,内容新颖别致;风格诙谐幽默,笑料重重叠叠,扑面盖顶而来,

观众捧腹大笑,痛快淋漓。春节晚会一播出,这短小精悍、幽默新颖的文艺形式立

即在广大观众之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且由此而来,生发出个席卷九州上下、历时

数载不衰的喜剧小品热。面对着这些成功,演员、编导谁不琢磨黄一鹤“啃”劲儿

的威力呢!

同样是这对演员,几年以后又有一个成功的“卖羊肉串”的节目打响,而提起

这个节目的内幕,也是和黄一鹤的“啃”劲儿分不开的。焦乃积等同志写出了这个

小品的本子。当时不知什么原因,久久盼望的佩斯、时茂一直没能到春节晚会来排

练这个节目,播出渐近,没有耐性的许多人都提出把这个节目“枪毙”掉!黄一鹤

梗着脖子筋说:“不成”!他又来“啃”,先让陈裕德、赵丽蓉两位老演员排,他

督着,一排就是数日!戏路不对,不理想。

他又让我和陈裕德一起“啃”,无奈我的牙口不佳,糊糊弄弄地对付下来。

他看后还觉得不满意,尽管没有用嘴“啃”,黄导的牙床子也肿了,是急肿的。

有人劝他罢了吧,他还是不干。白天晚上商量着合适的人选。大概是精诚所至,佩

斯和老茂又是离播出几天以前赶到了。黄一鹤高兴极了,几番游说,软硬兼施,说

服演员上节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佩斯、老茂一排天衣无缝,本来就是为他们写的

嘛,又一个小品的精品问世!

两个小品的生成,只是个小例子,了解内幕的人知道导演的艰辛。试想没有这

个“啃”劲,这两个脍炙人口的小品,岂不落入纸篓化作灰尘,整个神州大地会少

了多少笑声?

我想,黄一鹤可能是凭着一种直觉来搞每一个他看得上的节目,他是以一种坚

韧不拔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来自觉地对待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如果说灵性是一位艺

术家成功的基础,那么黄一鹤的成功应该说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一种执著

的精神上的。有了这种执著的精神,才使人能够想别人所不想,为别人所不为。有

了这种执著的精神,才能促使人在自己进军目标途中不断地发现新的境地,发掘新

的潜力去开拓前进。

前不久,黄一鹤又邀了一批演员为大连服装节制作一台大型的综艺节目,按着

剧本,有一场知名演员仿效时装模特儿的步伐来个滑稽“表演”。

赵忠样的“倒行逆施”步,倪萍的“鸭子步”,李玲玉的“美人小姐步”,唐

杰忠、姜昆的“军人步伐”。我当时觉得有些“不伦不类”,而且怕这种表演会

“失身份、丢面子”。但当看到黄一鹤的“啃”劲又上来时,我没有作为反对派出

现。也许是凭着对黄导的“迷信”,还主动当了这次表演的“监督”。或许和整体

节目的氛围异常融洽,节目是成功的。有观众的掌声和笑声可以证明。当然,也许

是出于对黄导的“迷信”,所有的演员都用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去塑造自己认为符合

艺术要求的最佳形象。

我又在想了:黄导是把自己的意图和演员的创作力量结合在一起来估评节目的

实践效果的。也许这一点,正是他自己的又一独到之处。人家内心怎么想的,我无

从下断论,但愿我的猜测有它的正确成分……

写于1991年10月12日深夜

牛群之“道”

北京人说,干什么事都得有“道”。

以捣腾字画儿的为例,人讲究门深、眼独。所谓门深就是土话中的“路子野”,

甭管是达官还是显赫,甭管是名家还是大师,人家一推门就进去,可着北京四六城

卖古董的打听起来得有那么一号。而眼独则是干久了,干出门道儿来,什么赝品、

什么冒货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话说损了,人家就是干这个的,纸熏三天作旧,电

脑绘图刻章,现代电子技术与老祖宗留下的火炕和毛边硬炕席共用,同为仿古乱真

服务,您说人家“道”多深。

这些人干久了,能出“收藏家”。从这儿出道的可了不起。

人家手里有乾隆的御笔,有徐大总统水竹山人的对联儿,唐朝的名画儿,宋代

的墨宝,近代名人的新作,青菜、萝卜,应有尽有,让生人看着惊,让熟人看着馋,

让同行看着眼热。

而我今天说的“道”,不是上边这种,是另一“道”。

以说相声的牛群为例,讲究……说实在的,这种“道”不算太讲究。

牛群属牛,长我一岁。从相声家族论,他是常主华老师的高足,高我一辈。开

始学相声的时候,他想拜我为师。我嫌他大,也觉着不合适。如果那时候真拜了我,

现在又拜了常老师,那他自个儿管自个儿得叫爷爷。

古人曾经说过:“人不可无痴,人不可无癖。”牛群就有这毛病,有痴,有癖,

当然是不用卖,也不用医的正痴、正癖。

他好照相,手中的家伙不亚于他的体重,他的相机镜头伸出去有二尺半,我总

说他眼睛再近视的话也用不着配那么大的镜子。几乎所有的名演员都是他每天拍摄

的对象。他这算一“道”。现如今的摄影师见着名流便趋之若骛,不管他们自个儿

喜欢不喜欢,老百姓买明星的账呀!换句话说,它有市场。

而牛群得天独厚,他就在星中,所以他稍转转身子就有了。于是,照明星成了

牛群摄影的一大特点。可明星谁都照,你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