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满腹遗憾,但也无法挽留,人家做官才是第一位的,只得再另寻良师。
贾雨村后来果然搭上了一位在吏部的同乡的门路,去略偏远的地方谋了个官职,没去金陵应天府,此为后话。
多方探求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刚刚从礼部致仕的官员。那人原是三甲进士出身,官运平平,年事已高,准备回老家养老,在慢慢处理宅子、家业的时间里,接下了贾家的差事。因为贾家开出的束脩委实丰厚,让他动心了,他准备赚了这一笔银子,就回老家了,无需顾虑太多,反正子孙日后也不会来京城了。
这老先生论起学问来,比起贾雨村可逊色了不少,且下场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难免生疏。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便决定‘以勤补拙’,走严师的路径。
这个勤,一大半指的是贾珠的勤。老先生觉得那贾珠和自己一样,都不是那种天赋特别出众的,那就要狠狠地下苦功才行。自己当年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最后不是也中了三甲进士么?那没道理贾珠连个恩科举人也当不成啊,可见还是因为出身膏腴,吃不得苦的原因!
于是,老先生便索性在卖了宅子后,直接住进了贾家,日夜监督起贾珠的学业来,十分的敬业,显示自己是个有品格的人,不辜负这份报酬。
贾珠在他的管束下,从早到晚地背经义,写策论,做诗文,不得休息,每日里都要做出两篇像样的文章出来,由老先生给他批改讲解,还要练几页馆阁体的字。有一项做得不好的,老先生便严厉地斥责他,再加倍地布置下功课。贾政见老先生这样认真负责,很感欣慰,额外送了不少礼物,并且告诫贾珠,一定要听从老师的话,若是偷懒懈怠,恩科再通不过,自己不会轻饶了他的!
贾珠在这样强度的学习下,熬得是心力交瘁,面目枯槁,身体仿佛都要被掏空了,常常感到心跳气虚。所幸贾家豪富,人参、燕窝、黄芪等各种补品都能源源不绝地供给,日常的饮食营养也很丰盛,还能支撑得住。
老先生虽看贾珠的面色不好,日常透着些青白之色,但也没太放在心上。他年轻时家境寒素,绝无贾珠的生活条件,甚至还要帮着家里干些农活,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荤腥的,就这样,不也坚持着读书,一路考上来,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么。此时,他浑没有想到,自己出身农家,自小就随着父母干活,因此身体健壮,精力旺盛。到考中举人后,家中已是衣食无忧,饮食也丰盛了。贾珠从小是在富贵中养大的,那身体如何能与他相比?
贾珠被贾政单独安置在一个院子里独居,王熙凤也被告知,夫君要专心读书,不能去惊扰了他。王熙凤知道贾珠这场考学至关重要,也只是每日里去问候一下,吩咐小厮好生伺候着。她也担心若是自己和贾珠太亲近,日后万一贾珠科考失利,那贾政和王夫人,甚至是贾珠本人,还不把这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啊!婶婶当初劝她放弃贾琏时,曾对她说过前宋《钗头凤》的故事,她可不要做第二个唐婉,落下埋怨!
所以,贾珠的身体如何,其实王熙凤也不是特别清楚,贾珠也找不到机会向她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