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滇人的传说众多,难免让他联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加上这小孩此前也不曾说过不能看作画的过程,他的身份还有些特殊,嗯……还是谨慎为妙。
自己说服了自己的傅添就做出了非君子之举。
哪知道小窗子一推开,他就看到了极为惊悚的一幕。
一片漆黑的小屋里燃着一盏盈盈小灯。蜡烛在此地还没有普及,使用的灯也多半是油灯,油灯气味大亮度低,因此虽然点了灯,却也只能照亮方寸之地。
在他的眼里,背对着他的小童正挥笔作画。他明明已经很小心了,推开小窗时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那小童却似背后长了眼睛般在他推窗打量的瞬间突然转身朝他看来。那一瞬间,傅添仿佛感觉到一阵寒气从脚底心直直地往上涌。
小孩原本是个唇红齿白大眼睛的可爱长相,但在幽暗的室内却显得眼珠格外大,幽幽看来的目光配上因为是光头所以显得更大的脑门,就像是怪谈故事中的鬼童,特别瘆人。
而更可怕的是,他看到自己的脸出现在了小童的身后——那脸和平时自己在铜镜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这莫不是这罗罗族的秘法?就像是苗族的蛊术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苗族:??感觉有被冒犯到哦,没有我出场为什么还要CUE我!
昨天居然都猜相机,作者君要哭出来了,你们步子跨得太大了,作者君的成就感都没啦!!以后我再也不炫耀了呜呜呜。
其实答案也差不多,这种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进行绘画的方式其实就是相机的原理,相机无非就是把画纸改为一张涂上了感光原料的原材料,然后利用光线作为画笔,将形象和阴影记录下来而已。
(小声)按照明初的科技能力感光材料倒是搞出来,但显色材料不太好搞啊,相机,相机还是算了叭。
文中这种绘画技术叫做暗箱,也称为光学仪器辅助法,学画画的小可爱可能在学习绘画方面的历史时候有听到过这些名词,这个绘画法在中世纪的欧洲非常流行。
中西方早期的绘画其实一样的,大家都是2D,严格来说东方的2D还要好看一点(喂),但是中西方发生变化的分界线就是这种绘画法的出现,借用这种辅助绘画法,西方人开始有了立体和阴影的概念,有了比例,从而开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当然,在后期这种绘画法没有那么麻烦,利用镜子的折射反射,凹凸面镜可以将暗室变成小小一个盒子(类似于老式照相机的暗箱),画画也不用再竖着,而是可以坐着画,其难度就和用硫酸纸描画差不多。
其实比较有名的
因为很方便,入门也低,所以在相机出现的早期因为曝光时间特别长的缘故,很多人宁可选择画像也不要搞相机来着,毕竟对着镜头笑上个半小时真不是人干的事。
(敲黑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穿越养活自己的技能,建议记在小本本上哦~
说到买东西……其实最近作者君又买了一个不知道该说有用还是鸡肋的东西(陷入沉思)倒也不是智商税,就是……嗯~不太好说。
这个其实我念大学时候也买过,叫ZIPPO手炉,没错,就是打火机那个牌子。
我大学时候寝室里只能用饮水机,水温不够也就算了热水袋还塞不满,而且学校还不让用充电热水袋(当时这东西是新生事物,还爆炸过好几次),电热毯也不能用,虽然寝室能开空调,但是上课不行啊。
为了取暖,最早我是用了暖宝宝暖手,但当时的暖宝宝也得34元一片,暖手就热4/5个小时,作者君当时学校是有早晚自习的,等于一天要2暖宝宝,开销太大。所以后来我一个冲动就买了这东西。
这玩意烧油的,(就是ZIPPO的油)然后它是暗火,在触媒里面烧,不是明火,外面有罩子,安全系数也还可以,温度大概在50度左右,但是燃烧时间特别长,一次加油能在10多个小时左右(现在有出新版是24小时和12小时的)。
因为是自发热,不会受到天气影响,一直都热乎乎哒,味道有一点点,但我觉得这个还挺好闻,但是!
不能上飞机,火车安检可能也不能过,只能平时用。一个差不多200来块,就……暖和是很暖和,但又这个钱我为啥不买充电的暖手宝呢?为啥我不买握在手里的暖宝宝呢?为啥呢?为啥我现在又买了一个呢?
……大概是因为好看还有情怀吧(喂)也可能是油位很好闻(喂!!)
这个安利你们看着恰,如果是经常跑室外的工作党我觉得可以搞个,或者可以送男朋友或者男朋友他爸,寿命挺长的,只有用丢没有用坏(触媒是消耗品,不过爱惜点问题也不大)
学生党就不必了,学校用我还是怕你们着火。
学生党可以考虑一下小熊的一个暖脚垫。型号C03J1,这是作者君最近的心头好,这个优点在于可以穿拖鞋踩在上面,如果冷的话可以膝盖披个小毯子,整个膝盖都会热起来,是石墨烯的红外热量,不是吹风的,很舒服,不会特别干燥。
关键是4小时自动关机,很安全,功率是270W,不用担心跳闸,这款最热的一档是可以直立起来烘膝盖的,但我至今用的都是最小一档,足够啦!
最后吐槽一句:上海供暖供暖供暖,为什么不给我大魔都供暖!好喜欢北方的暖气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