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常乐则直接就说出来:“我家小娘子不缺心眼。”意思就是很好呗。
先生能说什么呀?
中午带着常乐回府,偶尔的时候郑金豆同学要回去的稍微晚一些。
那样的情况姜常喜从来不怕麻烦,总是绕路去郑家同金豆奶奶说上一声。
别看就这点小事,让村里人对周大奶奶的印象特别的好。
当初郑金豆做了常乐的玩伴,村里多少人背地里说闲话,说郑家把孙子给周家送去当奴才的。
郑老太太心里怕是也是这么想的,心说,好歹是良籍,他们没有卖身。只要能读书,她就认了。
结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周大奶奶那是把他们家金豆当作常乐的同窗再走动。
做出来的事情更是贴心。
郑老太太问过孙子,是不是受气。
可郑金豆从来都是摇头的:“常乐从来不欺负人,也不会乱发脾气,常乐学的好,经常教我读书,先生打板子,常乐也会帮我的。”
郑老太太看过地主家的孩子,真没有孙子说的这么通情达理。
你说人周家,那是地主中的地主,祖上还有当官的呢,人家做出来的事情怎么就那么仁义。
老太太嘴碎,这点事时常拿出来念叨,帮着周大爷,周大奶奶刷了一波一波的好感。
午饭过后,姜常喜把常乐扔给先生,自己去书房写孝经。
就看到桌子上一摞方方正正的纸张,上面规规矩矩抄写的孝经。
姜常喜:“咦,我昨天晚上写了这么多吗。”跟着字迹好像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