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安和家喜两个小子不是安静的性子,怕是读书一道没有太大出息,就想着他们跟船出去走走,涨涨见识,万一能给自己寻个喜欢又足以谋生的行当就最好了!”
这话说的实在,听得周院长和彭先生都是点头。
很多人把孩子送去书院,就好似万事无忧,恨不得送进来的是个蒙童,出了书院就是秀才举人!
其实学习哪有那么容易,学子和学子还是有很大不同。
有些天分高,科考很容易,只要肯付出七分努力就成。
但有些不开窍,玩心重,确实不是沉下心读书的料子,进书院四五年,能勉强考个童生就不错了。
李家这般,就是难得的明白人!
没有一味的指望书院,也了解孩子的习性,懂得提前为孩子铺路。
周院长心里感慨,开口却是请求,“不瞒伯爷,我们书院有些学子,读书三五载,学识是不错了,但见识很浅,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可是考量到安全,无法成行。
“前些日子我接到一个好友的书信,他在泉州的瀚海书院做先生,邀请我们书院的学子去拜访,切磋交流,增进学识。
“正巧,听说贵府的船队,要下泉州,不知能否搭载一下我们书院的先生和学子?当然,他们的一切食宿费用,都是我们书院承担。”
李老二心里隐约有些猜测,听了这话,就有些犯难。
一来,船队不是他的,是大哥的,他做不了主。
二来,书院的学子金贵,虽然说书院会派先生跟随,但路上万一有个磕碰,李家多少都要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