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钟海在地里挖了个浅浅的坑,将塑料铺上后把鱼全部倒了进去。
这样来回了无数趟,直到将坑里都填满,长辈们带来的桶也全部装完,大家才陆陆续续走上田埂。
“没想到竟然抓了这么多?”罗二爷叹。
人群围拢,齐齐看向坑里那些还在拼命挣扎的鱼儿。
因为鱼太多,坑里没放多少水,这会看着就像是鱼摊一样。
“这么多鱼,大妹你打算怎么处理?”董二婆问。
“大家分吧,拿回去腌。”
面前的鱼少说有五六百斤,任谁家都不可能消化完这些多鱼,更别说芫伯还是一个人。
“哪吃得了那么多?”芫剑锋不赞同地摇头。
他们临潼县人不是很喜欢吃腌鱼,家家户户都只是做个一两条过年意思意思。
这么好的鱼,做成腌鱼简直是暴殄天物。
“拿去卖。”董二婆马上给出了个新主意。
如今年岁,养稻花鱼的人越来越少,这些肉质肯定鲜美的鱼指定能卖个好价钱。
“卖?”芫伯抬眉,心里根本没想过这茬。
可长辈们好似对这个提议全部表示了赞同,就在芫伯愣神间,几人已经讨论着拉去哪里卖。
“去隔壁赵家镇,今天赶集。”
罗二爷提议。众人赞同。
商议完,众人这才齐齐看向芫伯,好似在等她点头。
“那每家留几条,剩下的再拿去卖。”芫伯无奈同意。
一番折腾下。
她开车载着顺便去赶集的几位长辈跟在芫剑锋三轮车后面,一起去往赵家镇。
卖鱼!
赵家镇比古洛镇要大,也更加繁华。
几人到时小摊子都摆到了进镇子口的那条街上,芫伯的面包车是进不去了,只得将车停好步行走进去。
罗二爷说在镇中心有个认识的朋友,说好了去他店门口摆摊。
可他们来得有些晚,拥挤的人群让三轮车寸步难行,几分钟才好不容易往前面移动了几米。
就是这么缓慢的动作,也让两边赶集的民众仔细看清了车兜里的鱼。
红褐色的鱼尾和背鳍上还带着的泥浆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稻花鱼。
“这稻花鱼这么大?”有人伸了头凑近一看就立即感叹出来,紧接着又怀疑似地摇摇头:“怕不是刚倒的泥水吧。”
“你看看鱼的颜色。”董二婆热情地抓起条鱼,把鱼鳍展开个那人看:“养殖的鱼能有这颜色?”
那人一看,不得不承认看着确实不像是养殖鱼。
“怎么卖?”那人又问。
董二婆抓着鱼转头看向芫伯:“卖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