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乾隆果然信守诺言,上午办完事就叫吴书来送来一套汉装,绣着淡蓝小花的上衣长及膝盖,十分宽松的版型,袖口用银纹收边,裙子则是天蓝的马面裙。
玉圆还帮用银簪安絮梳了个时下汉人常梳的发型,佩戴了几样不打眼的发饰。
而乾隆自己依旧是深蓝色长袍马褂,清朝男子的衣服左右就是那么几种样式。
安絮虽然不是第一次穿汉装,但最近一次还得追溯到十几年前没入府的时候,因此看着自己的打扮颇觉新鲜。
两人出来的时候明面上身边只跟了吴书来和玉圆,实则有许多侍卫不着痕迹的散在四处,他们负责隔开主子和行人。
“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安絮看着从她身边经过的年轻女子询问道。
吴书来见乾隆望向他,猛的一个激灵,连忙回答:“回夫人的话,今天是三月三上巳节,想来是这个原因吧。”
上巳节最开始的时候类似七夕,杜甫还曾吟过类似“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
后来渐渐变成女儿节,女儿家的及笄礼经常会选择在这个节日举行。
但是自宋朝之后理学盛行,这个节日就渐渐没落,直到现在北方基本已经不再过上巳节,只有南方某些地方还有留存。
安絮的视线从身边一个女孩的脚上掠过,小小一只包裹在绣鞋里,每次看到这些,她都庆幸满人女子不允许缠足,也不知道那种后天制造的残疾美在哪里。
街上小贩看着迎面走来的一对男女是典型的富贵人家,因此都十分奋力的叫卖着。
正好昨晚下了点小雨,此时泥腥味混杂着各式食物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
没一会儿,安絮就看见一个小摊,上面卖的都是手工雕刻的东西,用的木头不是什么好木头,但胜在雕刻师手艺好,一个个都栩栩如生。
她拿起一只小狗,“看着和踏雪长得好像。”
容嬷嬷因为年纪有些大便留在宫里,正好可以照顾踏雪,至于宫务,就直接交给两位贵妃打理了。
乾隆细看了看,“若是喜欢就买了吧。”
最后安絮挑了三个,一个玩球的小狗,一个满花篮的花,最后一个则是抱着鲤鱼的娃娃。
吴书来负责付账,玉圆收好东西。
把一条街从头逛到尾她才意犹未尽的停下。
这时候差不多到了用午膳的时间。
“江南果然和京里不太一样。”安絮坐在杭州最大的酒楼里感慨道。
不仅是景色,就连人的气质都不一样。
乾隆听完却皱了皱眉,“前几天朕...我去检查水师操练,接驾的绿营兵竟然有人在演奏乐器。”
安絮想了想,“您预备怎么做?”
清朝每任皇帝都不怎么重视水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现在水战发生的次数还不多。
“得叫他们先改了这个陋习。”
不过具体怎么做他还得再好生斟酌一下。
正在两个闲聊的时候,外边突然传来一阵瓷器碎裂声,安絮有些好奇的从推开的窗户望过去。
只见两个青年男子带头打了起来,两人身边的小厮见状自然要帮着自家主子,两帮人就在酒楼里打了起来,直接把楼下食客的饭食全都洒到了地上。
一阵兵荒马乱,吓得食客纷纷夺门而出。
惊的小二高声喊:“你们还没付账呢!别跑啊。”
掌柜急忙从柜台前跑出来,满头大汗的想阻止他们,却不知该如何下手,这俩人他个小小商人都得罪不起啊。
“这是怎么回事?”乾隆问的是正给他们上菜的小二。
小二用白巾擦擦手,这才回道:“几位不是咱们杭州人吧,下面这两位爷各有各的来头,一个家里姐姐是宫里的娘娘,另一个也不得了,父亲是京里三品大员。”
“这次是因为怡红楼的吟霜姑娘才打起来的。”
怡红楼就是有名的青楼。
两人闻言对视一眼,安絮率先开口:“这两人都姓什么?”
“蓝衣的那位是拜晋大爷,紫衣的是瓜尔佳二爷。”
拜晋氏...宫里确实有位这个姓的宫妃,那就是揆常在。
瓜尔佳氏就不知道了,京城的三品大员不说一砸一个准,却也不少,而瓜尔佳又是满族八大姓之一,人才济济,官至三品的至少有三四个。
在他们打听的时候,楼下两人已经停手,现在处于互相放狠话的环节。
拜晋氏先带着小厮大摇大摆的离开,那位瓜尔佳氏倒是出乎人的意料,竟然叫人算清了被他们打碎的桌椅赔钱给掌柜的。
乾隆轻轻点了点头,瓜尔佳氏虽然纨绔,但从此举来看人品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