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可还没有完全取消票证,所以票证多的人,就是比票证少的人更吃香。
也就是说,一旦毫无准备的就要红光机械厂整改,直接把里面的三产变成事业单位,那除非你大幅度涨工资,或者补发跟工厂时期同样的票证,否则的话,原先的大量工厂职工,突然整体性的减少福利待遇,肯定是要闹的。
只要人一多,再一闹,那相关领导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这就需要一个缓冲,要讲究方式方法。
什么方法呢?很简单,就是吹风,缓变。
就好像现在,先吹风说,厂子要整改,让大家人心惶惶。
然后再减少一半的财政补贴,让工厂职工的月收入,直接减半。
这样的话,就算工厂特殊的补差粮票肉票啥的没少,但钱少了一半,还是能让广大职工感到肉痛。
但没办法啊,钱少了就是少了,这时候工厂也没被拆分整改,依旧还在,所以职工愤怒的对象只能是工厂,只能是厂长之类的干部,认为是干部无能。
厂长如果不想背锅,就要把事情讲清楚,比如把工厂效益不好,一直都是吃财政补贴的事实再讲一讲,然后再说政府现在也困难,没法继续养人的事情一说。
这样一来,广大职工自己就会羞愧,就不会再闹事,默默接受工资少一半的事实了。
毕竟工资少一半,总比没有工资好。
再然后,持续半年,工厂被拆分,生产部门入首钢,工资立刻恢复原先的工资,这就会让广大职工对新工厂感恩戴德。
而那些被并入政府的三产部门呢,也把工资提一提,但不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而且票证之类的也减少,但只要比原先工资砍一半的情况好,那大家就依旧会满足。
这就是先砍一半,发泄完大家的怨恨,等过去那阵风头了,回头再提两成,自然就只会收获赞美。
可实际上呢,从整体上看,这还是砍了大家三成的工资,如果加上其他福利待遇,被砍的只会更多。
但是通过这种方法降薪,广大职工不会不满,反而开心庆幸,这就是方法的问题了。
到时候,大家只会把怨恨发泄到原先的老领导身上,认为是老领导无能,不会怪到自己的头上。
李厂长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之前才那么愁眉苦脸,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处理不好,那他就是背锅侠。
其实在整个八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中,类似李厂长这样的背锅侠有很多,也不差他一个。
要说破局方法有没有?
当然有了。
其实政府此时要整改红光机械厂,从根源上说,并不是顶上红光机械厂的财富,想巧取豪夺。
恰恰相反,政府整改红光机械厂,是要及时止损。
因为红光机械厂作为国企,如果不能给政府上缴利润,就要反过来吃政府的财政,等于是政府背了一个沉重的大包袱。
政府要是有钱也还好,不差那点,可现在政府也穷啊,要不然还改什么革?
所以整改红光机械厂的目的,是不想每年花大量的财政收入,投入进红光机械厂这个无底洞,减少财政支出。
因此,如果红光机械厂能凭着自己的能力走出来,不求重新赚钱,哪怕做到自负盈亏,能自己负担自己的职工薪水,那这就是个好厂子好单位,干嘛要继续整改?
要是万一这个厂子不光能自负盈亏,还能提供额外的资金给政府,那简直就是明星企业,必须大吹特吹,然后让大家都学习。
也正因为这样,李厂长才开始寻找各种方法拯救红光机械厂,并且破格提拔曹志强。
因为李厂长思来想去,除了曹志强这边,再也想不到还有谁,能解决红光机械厂的工资缺口了。
这不是说红光机械厂只有工资缺口,而是工资缺口一刻不能耽误,不像其他水电等缺口,可以继续欠着。
反正现在大家都是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