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现在的MTV在电视台播放,是按次数收费的,且次数越多,收费越多。
原本华纳公司跟富士电视台谈的合同,是一天可以播三次,但现在《海啸》的热销实在太火了,电视台迅速增加了复播次数。
当然,因为复播次数超出了原本的合同,所以三次之后的另外五次,都是要加钱的。
MTV的热播,更是反向促进了录像带以及LD的销售。
要知道,此时的日本电影也好,电视也罢,大都比较冗长,还从没有这种瞬间达到高潮的短平快式样的短视频模式。
MTV的时间很短,连片头带片尾,加起来撑死也就六分多钟,这个时间也就泡一碗方便面的时间。
换言之,曹志强搞的这个MTV,其实本质就是后来的泡面番,只不过不是动画,也不是微电影,而是一种短视频。
这种模式呢,非常适合生活节奏快的人看,很快就会看完,很快就会达到情绪高峰,基本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而曹志强让人制作的三版MTV呢,solo版且不说,单纯说正式版或者叫男版MTV以及女版MTV,等于一鱼双吃,看似讨巧,却又非常反转,而且把男性群体跟女性群体一网打尽。
不管你是大男子主义也好,女权也罢,在男女这两个版本的MTV中,总能找到戳中你泪点的东西。
另外,或许是因为《海啸》这款产品的销售太火爆,已经破了圈,不光是在乐坛爆火,甚至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很多专家跟学者,不管是收了钱的还是单纯蹭热度的,都开始要么上电视做访谈,要么在报纸上写文章,都是以《海啸》这首歌的MTV为例,开始讲解日本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
比如日本目前的生育率不足啊,少子化现象啊,小城市空心化啊,日本女性上班族多么苦逼,男性上班族多么无助,社会压力多么大啊巴拉巴拉一大堆。
就是说,本来只是一首歌以及几个MTV,硬是因为迅速爆火而破圈,然后让一批所谓的专家跟政治家上蹿下跳,以这个爆火的作品为由,发表各种看法跟呼吁,愣是从一个单纯的娱乐产品,引申到了日本的少子化现象。
也是,在1983年,日本的生育率已经很低了,已经下降到了,进入了超低生育率的人口负增长漩涡。
与此同时,日本的老龄化也开始出现端倪,且基本很难扭转。
这些问题,其实很多专家学者都能看到,只是日本此时的经济还在上升期,所以一般老百姓并不在乎这些。
可因为《海啸》这首歌的爆火,一些专家开始出来蹭热度,大声疾呼生育率问题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的引申,更多的引申,或者说更引起大众共鸣的,其实是疯狂的加班行为,以及越来越内卷的工作现状。
在这个加班已经成为日常,不加班就是异类的社会,太多人成了上班机器,哪怕赚的钱越来越多,但人们却普遍感觉越来越不快乐。
而《海啸》这首歌,表面是说暗恋跟爱情,其实也在暗戳戳的抨击加班问题跟内卷问题。
因为很多人会想,如果不是繁重的学业压力跟工作压力,或许男女主人公会更早的鼓起勇气,向对方表白爱意,而不必蹉跎了那么多年,一直等到一次邂逅才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