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半夏就来过一次救人,便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真是羡慕又嫉妒。
她叹气,“按理来说,今日就该到了,只是我让人在城门处等,一直没有等到,估计得明天才行。”
小女儿就说,“那我明天去城门处等一等。”
行吧,折珍衣,“多穿件衣服,如今已经立秋,风吹起来就冷。”
小儿子眼巴巴的,“我也想一起去城门处等。”
小女儿立刻凶巴巴起来,“阿兄怎么还有脸过去,孙家姨母一生救人治病,而且还经常劝导穷苦人家对女子身体爱惜爱护,给她们做出了便宜又好的药丸,是大功德者,阿兄今日说出这种话,早就已经不配站在她的面前了。”
说完就走,一刻也不停留,留下折珍衣和小儿子面面相觑。正在此时,她丈夫回来,好奇的问,“你们兄妹吵架了?我刚刚常见你妹妹气呼呼的往外走。”
折珍衣嘴巴快,立马点头,“是啊,他们如今吵得凶,这回是真吵架了。”
丈夫立马抓住了她的漏洞,“这回是真吵架,那什么时候是假的吵架?”
他早就怀疑上次两个人吵架就是吵给他看的!
小儿子就立马跑,不敢在这里呆。等到第二天,他出了学堂就往城门处去,果然见妹妹已经在这里了。
见了他也没有好脸色,他只好道歉,“对不起,我错了。”
妹妹却摇了摇头,“你这话不是真心实意,只是因为你宠爱我所以才说,才愿意低头,而不是为了大义。”
“什么大义阿?”
“孙家姨母!”
孙半夏笑呵呵骑着马过来,“大老远的就看见你们了,走,先回你们家再说。”
然后又指了指身边的妇人说,“这是你们吴家姨母。”
吴巧娘笑起来,“这就是七夫人的儿女吗?长得真好。”
四个人一起回去,折珍衣十分惊喜,她跟吴巧娘已经有很久没有见过了。
三个大人晚上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折珍衣起床的时候头痛欲裂,觉得自己果然是老了,喝了几杯酒头就开始痛了。
不过接下来却更让她痛苦。小女儿蹲在她的床边,一看她醒了,先是殷勤的伺候她,然后好奇的问,“阿娘,吴家姨母是什么人呀?”
折珍衣:“你平日你买的头花,最喜欢去哪一家?”
小女儿的目光就亮了起来,“是吴家铺子。”
折珍衣点头,“就是她的铺子。她啊,你也应该听过一些传闻的。”
小女儿点头,“我知道,她是商户之家出身,在成名之前,只是京都西城一个小铺子家里的女儿。当年陛下还是太子妃的时候要做官绣,选址就在她家附近,所以后来她还去考了官绣,只不过没有考中,就去了绣坊,但是也没有做多久就回来自己做了。”
“我还听说,她是最早一批出门卖花的女子,当年卖花的钱,就是她买下第一间铺子的钱。”
折珍衣点头,“对,你说得没错,最早一批出来做生意的京都姑娘就是她带头的,后来又盘下了铺子,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经是有头有脸的生意行头,想要在生意场上做下去,谁都要给她几分面子。”
小女儿是个慕强之人,越听越想就越对吴巧娘心生崇拜之情,“那这一次她来咱们这里,是不是为了帮孙家姨母压一压宁州的商户?”
折珍衣笑起来,“不是压他们,做生意的人不会亏本,如果想要在药草上面吃他们的本,就要在其他方面补回去,你孙家姨母是来吃他们的本,吴家姨母就放一点利益给他们,温水煮青蛙,才是长久之道。”
小女孩就觉得真的是好厉害。她说,“我以后也要做这样厉害的人。”
等到吴巧娘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小姑娘眼巴巴的崇拜看她。她笑出声,“你很喜欢我呀?”
小丫头点点头,“是啊。”
两人就聊上了天,秋季黄昏,天色有些暗淡,于是早早的就点了灯,放在了游廊之上。
有人干脆坐在游廊上吃糕点,一边吃一边说,随性的很。
小丫头问,“我听阿娘说,您是第一个上街卖花的女子。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呀?”
吴巧娘就想了想,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之前。
她笑着说,“当年我家算不得穷,也算不得富,家里孩子多,我就住到了临街的那一间房子里。”
“阿爹阿娘怕我有危险,就把那间房子的窗户封起来,不过还是有光的,毕竟要通风嘛,肯定是有缝隙的。于是整间屋子里面,就只有那边能看见外面,能有一丝光进来。”
有一天,突然有了哒哒的马蹄声从缝隙里面传进来。
“每一天,她都在清晨骑着马路过,有一天我没忍住,起身去看。”
她蹲下身子仰着头往外面看,透过那一丝光,一点缝隙,看见了外面的人快意的骑着马而过。
“我就想,这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
“我也想出去看看。”
“哇——那您后来知道那个骑马的人是谁吗?”
“知道啊。”
“你九姨母,折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