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点了炭盆,实际上是烧的树根,并不是木炭。
好在这会儿已经烧过了,没什么烟气,不然树根燃烧起来烟气很大,根本熏得坐不住人。
李少云坐在炭盆边上。其实她还没感觉到冷,刚才和李红说的兴起,你一眼我一语的,还真没感觉到。
李红家现在就剩下李红和她妈妈两个人,其他人不是去地里转看,就是出去找人聊闲天,现在都不在。
冬闲大家都这样,东家窜西家的闲聊,不然就是去自家地里转转,看看墒情什么的。
三个人这会儿坐在炭盆前,李红妈还拿着针线在纳鞋底。
李少云看那鞋样大小,估计是给李红爸做的。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买鞋穿,镇上解放鞋、牛筋底鞋卖的都很好。
主要是相对来说物美价廉,最关键一点是省时省力!
现在分田到户了,农家人一年四季忙的哪有那个闲工夫做手工鞋?
手工鞋穿着舒服、跟脚,就是费工夫。
比如这纳鞋底,从剪鞋样子,煮浆糊、刮鞋底、晾干到纳鞋底,没有几天一周的下不来。
光是前面三个步骤就要好几天,至于纳鞋底,这又得好几天。
鞋底纳好了,还有鞋帮呢!鞋帮相对鞋底来说工序就稍微简单一些。
这些都弄好了,再给缝接到鞋底上。一双鞋从开始做到上脚,连着不停的做,没有小半个月功夫绝对做不好!
可见它的繁琐。这是单鞋。
所以村里的妇人们,以前做鞋子的时候,都是早早的把鞋底刮好、晾干,有闲工夫的时候再纳。
一双鞋经常从春天做到冬天,都是抽空做的!
一家子的鞋,都靠着女主人的一双手。农闲时要做家务、养猪养家禽,农忙时又跟着下田,可不就只能抽空做!
要是棉鞋,就是李少云以前穿的棉窝窝,又多了几道工序!
但要说穿着舒服、透气,还真就是这种算是手工定制的布鞋了!
之前市场上的鞋虽然方便,但农民能消费的起、能选择的,也没太大余地。
现在生活条件一天天变好,人们手里有了余钱,买鞋的人就多了起来,渐渐变成普遍现象。
像李红妈妈这样还手工纳鞋底做鞋子的人,村里已经找不出几个。
倒不是不会做,主要是不想费那个功夫!
农村妇女,不会纳鞋底、做鞋子的,没有几个。过去不会做针线活儿的,真会被人笑话,而且是笑话一辈子!
李少云之前就尝试过自己做鞋垫,只不过李爸不是太赞成。认为现在能买着穿了,等女儿长大了,谁还做鞋子啊!
所以李少云就只能遗憾地半途而废。
要说自己纳鞋底、做鞋子其实挺有趣的!就是费工夫,也费手!
纳鞋底手上没有几分劲还真不行!讲究的千层底鞋子,要求针脚细密,针脚大小必须保持一致,一行一行的横平竖直,看上去特别美观。
李奶奶现在都不纳鞋底了,就是觉得自己现在手上没有了劲力,纳出的鞋底不够结实,做出来不经穿,美观倒是其次了。
------题外话------
谢谢大家投的推荐票!感谢订阅的小可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