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对教义理解精深之辈,听出了这第3分曲中处不的“stileantico”(古代风格)——这位拉瓦锡神父以近乎严苛的第3史旋律系规则,全面控制赋格各声部的写作,从主题特性、进入方式、推进手法.....就连那些不协和音的小心翼翼的准备与解决,都一不是遵从纯粹之极的古代程式。
仿佛日月变幻,时光倒流。
这浪漫主义者眼里可能有些“保守”,但完美地呈现出了“求主垂怜”的虔诚意境!
有一位之前听闻拉瓦锡“拉清单”的事情后,表达了激烈批判言辞的亲王少爷,此刻整个人处了痛哭流涕的状态。
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自己刚刚借着音乐仪式尝试入梦,然后发现苦苦练了五年的控梦法,今天得见了移涌和初识之光。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环节《慈悲经》!
“我反对他,然后他让我晋升了!?......”
亲王少爷反思悔恨之际,鼓槌落下,号角吹响,弦乐奏起铿锵有力的步伐。
“荣耀归于上主!”
弥撒仪式进入第二环节《荣耀经》阶段。
其被教会纳入常规弥撒的时间晚于《慈悲经》,但历史同样相当悠久,第4分曲圣洁欢快的D大调,一扫此前b小调和升f小调上的黑暗悲戚。
此刻天际沉云尽散,欢喜的荣光“辉光巨轮”祭坛的加持下遍布圣城。
站立街头的民众们,有的被温暖的气流驱散了严寒,有的感到难忍的病痛得到了缓解,有人昏昏沉沉的头脑变得一片澄明!
他们均朝场的方向俯首膜拜,口中喃喃赞颂神迹!
出于对“不坠之火”璀璨光芒的赞颂,《荣耀经》拜请神力的祷文文本很长,由反映“17件圣事”的致敬环节组成,旋律总是通谱写作——即不会出现市井歌曲里面那种反复循环歌词的情况,素材是不断发展,直接贯穿到底的。
然而《b小调弥撒》的手笔不仅于此。
为了与这种致敬的厚度相匹配,巴赫直接用了9首分曲来承载“17件圣事”,开篇就是巴洛克大协奏曲风格——穷动式的节奏,快速上扬的旋律音型,小号嘹亮的动机呈现,人声反复的模彷咏唱,均奠定了蓬勃欢喜的光辉朝气。
“尘世祥和归于主所喜悦的民!”
“福音原句”的第二句,被缝衔接到第5分曲呈现。
为了体现从“上主荣耀”到“尘世祥和”这种“从上到下”的发展,音乐骤然归于宁静的G大调。
这是一曲带3个呈示部的合唱赋格,旋律条以级进为主。
弦乐和木管以密集的小连节奏,模彷摇曳的摇篮曲音调,低声部则持续着类似牧羊人风笛的嗡嗡声,使其尽显和美安宁的田园风格。
“福音原句”过后,第6分曲是“五个欢呼”,第二女高音再度登场。
管乐退散,小提琴提供助奏,其余弦乐组与通奏低音以纤柔精细的姿态为伴。
“我们赞美您。”
“我们称颂您。”
“我们朝拜您。”
“我们显扬您。”
女高音的旋律,基于同器乐完全一样的朴素素材。
但这里加上了大量助音、回音、经过音和倚音,使之呈现华丽的花唱风格。
以宫廷室内风格的咏叹调,完成“五个欢呼”环节的前四项“赞美、称颂、朝拜、显扬”后,第7分曲呈现“祝谢”后项:
“我们对您感恩。”
“我们祝谢您,我们祝谢您。因与您的名相近,人都述说您奇妙的作为。”
四声部合唱滚滚铺陈开来,长笛、双黄管紧随人声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