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小白秀才娶了白姚氏之后,白秀才的妻子身子熬不住,过世了。
好在白姚氏有一手刺绣的功夫,她在家刺绣赚钱补贴家里,白家的日子比白秀才那时候稍微过得好了些。
可能是因为性格相似,小白秀才同白秀才的命运也特别相像,他不是病倒在考场中,而是赶考的途中感染了风寒,没能熬过去年的寒冬,在过年前去世了,留下白姚氏和她膝下的孩子。
当初白秀才过世的时候小白秀才已经十五岁,到了能够撑起一个家的年龄,白秀才媳妇为了孩子的前途选择留在洪云州继续生活。
白姚氏不一样,她的相公小白秀才过世时年龄更小,儿子虚岁才十二岁,孤儿寡母留在洪云州过日子太难,询问了儿子之后,白姚氏决定带着儿子和哥儿回相公祖籍守孝,等儿子白志文大一些再决定以后的路怎么走。
听白村长媳妇说完白姚氏一家的遭遇,黎老太唏嘘不已,原来读书人的日子不一定比他们泥腿子好过,在县城、州城讨生活不容易。
白村长媳妇继续替白姚氏说话:“黎大娘你放心,白姚氏和她两个孩子都是安分的性子,志文小子从小跟着他爹一起读书,那模样我看了就觉得同你家明德明礼一样,都是会读书的好苗子,正好他们三个孩子年纪差不多,以后明德明礼从县城学堂回来让他们一起交流交流学业,多合适。”
村里人大概什么性子白村长和他媳妇都了解,她同白村长一样,认为黎家这片地不管是位置,还是宅基地大小都很适合白姚氏一家,唯一的缺点就是黎大爷家的二儿媳钱杏花性子有些不着边,不过嘴碎的婆子媳妇满村都是,这边就钱杏花一个,已经算是不错的,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
黎老太了解了可能成为她新邻居的一家人是什么情况,白村长媳妇摸清楚了黎老太的态度,两人继续闲聊了两句白村长媳妇就离开了。
等黎老头去看了自家田地回来,黎老太拉着他到屋里嘀咕:“老头子,你说这件事靠谱不?”
黎老头没明白黎老太的意思:“只要是安分的人家就行,咱们这边有宅基地空着,有人过来修房子不是迟早的事吗?”
“我的意思是,等那白姚氏带着她儿子过来了,咱们家明德明礼要不要同他们接触,人小白秀才以前可是州城学堂的夫子,他教出来的孩子应该学识不错。”黎老太想说的事这个。
“八字还没一撇,你想这么多做什么,白秀才和小白秀才两人都是秀才,同明德明礼现在的夫子一样,有什么区别?再说人家孤儿寡女回村守孝最好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咱们也是,能不同他们接触就别去,免得招惹是非。”
黎老头说的在理,但是黎老太不高兴,事关两个孙子读书,老头子一个劲泼冷水是什么意思。
说不到一起去,黎老太不再搭理黎老头,继续整理她的鸡棚去。
另一边,回到自家院子的白村长媳妇把黎老太的态度说给白姚氏听:“黎家确实不错,我再把黎家的人同你说说,弟妹你听了再想想要不要买他们家旁边那片宅基地吧,定下来就不好改了,别仓促。”
“好,多谢嫂子。”白姚氏感激一笑。
她当初带着儿子和哥儿回上河村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她嫁到夫家后从没有回过上河村,同上河村的接触就是每年相公写一封信回村,没想到上河村的村民淳朴友善,比州城的人好相处多了,她觉得回村是个不错的决定。
作者闲话:感谢美妍y()对我的支持)
第077章初次对视
回到县城客栈,白姚氏把黎家的情况同儿子白志文仔仔细细说了一番之后,白志文觉得黎家附近那块地可以,他可以陪着白姚氏一起回村把地买下来,然后请白村长他们帮忙找人盖房子。
要回祖籍守孝,白姚氏把所有用不上、运送不方便的东西都卖掉了,只带了公公、婆婆、相公的牌位,母子几人的衣物和银子轻装上阵。
因此,他们只需要修一个足够容身的房子,等到彻底安置下来,她再继续刺绣挣钱攒银子,家里不断了银钱,等白志文出了孝期后继续供他读书科考。
修房的事宜早不宜迟,在客栈住一天价钱太高,白姚氏和白志文第二天就带着银钱回村买地。
他们一家就三口人,半亩地修房子足以,宅基地的价钱比旱田更便宜,白村长照顾他们母子几人,同有读书天赋的白志文结个善缘,半亩地只算他们二两银子,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
“多谢村长,我们母子几人的事麻烦你和嫂子了,以后我们住在村里一定安分,不给你们招惹麻烦。”白姚氏直接拿了三两银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