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9章(1 / 1)

年后,白志文和黎明德就在章安浩的建议下开始出入不同的茶楼,和他们一起的自然还有万荣潼。

白志文他们出身原汉省,属于东南一地的学子,他们两人在考中了举人之前没有离开过原汉省,自然没有同北地、西地的学子交流过。

不同的地域会养出不同的人,各地的文风也大不相同,当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同别人交流比在家闭门造车更有用,进步会很快。

刚开始,没有人知道白志文他们三人的身份,他们也都安静地在角落里听着别人辩论学问、探讨问题,不一定每次都有收获,但是听得多了之后他们对北地和西地的学子有了了解。

经常进出、天天看到,就算不说话别人也把他们给记住了,一次关于边境军需的辩论中,他们这一桌被吵起来的北地和西地的两拨人盯上了,要让他们说说谁对谁错。

有些问题有对有错,有些问题因为看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见解,很难分辨个对错,军需是个敏感的话题,也就只有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敢在茶楼大声地讨论。

不说这些吵得脸红脖子粗完全没有了文人气度的学子,就黎明德他们这一桌都有不完全想同的看法。

黎明德、白志文和万荣潼三人面对众多学子的目光,心平气和地说出来了他们的意见。

本以为他们说了之后会成为争吵的第三方,没想到因为他们的态度很平和,反而感染了刚才吵得不行的两地学子,大家突然放平了心态,放开了对对方的偏见,从新的角度讨论起问题来。

黎明德他们三人既然开了口,自然也就加入了后面的讨论,每当要再度吵起来时,黎明德或白志文或万荣潼就开口将火药味压下去,他们虽然话不多,但是每次开口都言之有理。

等到最后,这些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北地和西地学子竟然接受了对方的观点,再见面的时候没有以前的火药味。

再后来在茶楼,又有学子因为某个问题差点吵起来,这一次是西边的学子和东南的学子意见不同,黎明德和白志文他们在场,同样的将火药味转化成了问题讨论,最后意见不合的两拨人握手言合,还有些人因此成为了朋友。

几次之后,黎明德他们声名鹊起,经过同样来自原汉省的学子宣传,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三人是去年原汉省乡试的前三,别看他们年轻,是有真本事的。

说起来原汉省的学风还算比较浓,毕竟原汉省地处东南,多良田,比较富庶,老百姓有余钱的愿意送自家孩子去学堂读书识字。

可是原汉省在东南的省份中排不上头筹,以往京城的会试原汉省的学子不会出多少风头,今年因为黎明瑾他们,原汉省的学子受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关注。

之前就认识他们三人的晋台书院学子顿时紧张了起来,担心白志文他们这时候被这么多人关注,万一到了会试上发挥不好怎么办。

白志文他们的心态放得很平,他们来茶楼是想多见识见识这些外地的学子,想要增长见识,又不是为了宣扬他们自己的名声。

若是今年会试没中,那他们就回到府城再苦读三年,等到了三年后再来京城赶考,谁说的有名的学子就一定要一次考中。

这样的话传了出去,有的学子认为他们是假装不在乎,等着看他们的笑话,有的学子认为他们心胸宽广,对他们更加有好感。

一来二去,在会试之前,黎明德和白志文也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观点会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出发点是一样的,在一起讨论学问后互相都会有所收获。

这种因为和同龄人在一起讨论,经过思想碰撞而迸发出来的观点是白志文他们跟着章安浩身后学不到的。

从过了年开始到二月底,短短两个月,白志文和黎明德觉得他们有了很大变化,但又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变化。

这两个月,纯贵妃和静安公主确实做到了她们说的那样,再没有出现过。

与六皇子他们这一脉的低调不同,太子和他背后的柳家就一点都不安分,听说有不少进京赶考的学子同柳家的人走得特别近。

按理说,柳家的人同这些学子走得近的事他们做得还算隐秘,没有一个劲地在外表现,不会传到市井之中几乎人尽皆知。

但不知为何,京城的老百姓们就是知道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柳家的谁同某某、某某学子见了面、喝了茶、吃了酒。

老百姓们不觉得这有什么,就是闲聊的时候说上一说,当成乐子。

在会试之前这紧张的时刻,有的人努力读书想要通过会试改变命运,有的人自觉通过会试无望想要在京城结交一些人脉,没考中也能谋个地方小官,这样类似的事年年都有发生,只是今天被谈论得比较多罢了,主角之一还是京城除了皇家之外权势最大的国舅柳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