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自己儿子,难免回忆起他造的那些孽。
打头的一个倒霉姑娘,便是她的儿媳妇。
但一想到大小动作不断,还背后说皇后坏话的李氏,张太后又不免感到了心累。
她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她才是那个该给萧晟煜当皇后的人?
不说人家一家人幸福和乐,婆媳关系也和谐,和睦美满,帝后情深的,就是没有纪芙薇,萧晟煜也从没有多看过她一眼啊。
但要说李氏真的多么爱慕当今陛下,张太后也是不信的。
李氏的心气非常高,也是她家世好,加上受了些磋磨,性子一日日地变得极端,念头很容易就左了。
反而是她,旁观者清,看得明白一点。
张太后一早知道,李氏当年看不上她儿子,甚至都看不起还是寺庙皇子的当今陛下。
只是……
想到这里,张太后便觉得沉甸甸的,不太高兴是真,方才小孩子带来的轻松一扫而空。
因为太过不幸,婚后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所以仅仅因为一个寻不到根据的谣言,就让李氏逐渐升起了不该有的妄念。
好使她知道,她原本不该经历这些,她该是其他人——或许是萧晟煜,或许是旁的什么人,总归不是不符合她对下半辈子所有期待和爱意的哀宗——的妻子,这样想,能让李氏觉得稍微轻松几分。
左右,她不该经历这些的,她会这么想。
但对同样受苦受难的其他妾室甚至无名无姓的女子一样,她们就活该受了这些吗?
这念头生的古怪,张太后寻摸了多年,才找到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当年肃宗皇帝给嫡长子萧明贺挑选正妻的时候,顺便也帮还在寺院里修行但年岁相仿的当今陛下萧晟煜相看了。
但作为肃宗皇后,张太后对当时的情况非常清楚,肃宗最是小心眼不过,除了羞辱这个嫡子弟弟,根本没有帮他择妻的想法,何况萧晟煜当时向佛坚定,送去的女人也是一个没收。
再说,李氏家里何种的身份,包括她本人在内的李家人,根本看不上当时的萧晟煜。
反而,他们对于登基有望的大皇子、张太后的亲儿子颇为看重。李氏的态度不得表露,但李家人和她儿子走得很近,一边贪图外戚身份与从龙之功,一边需要朝臣支持稳固地位,可谓是十分讽刺的“一拍即合”。
张太后心觉讽刺,却并不会真的表露出半分嘲笑来。
大家族的女孩儿,受了怎样的栽培,也自然要付出与报答。
只是有些人幸运,有些人不幸。
亲子在男色女色上的荒唐一点不改,婚后新夫人的日子过得苦,张太后对嫡儿媳妇李瑶心有愧疚,愿意补偿性地对她有几分好,但却并不代表张太后是个糊涂人,纵容过头就会酿成灾祸,她心里有数。
她从一开始李氏生了其他心思便已经察觉。
只是当时并未有什么迹象和明确的行为,也并没有落到当今陛下的头上,是怨愤居多。
但一直等到她儿子暴毙,张太后冷眼看着许久,才琢磨出来李氏居然是这么“哄骗”她自己的。
张太后虽然感到荒唐,好比□□之事叫她生厌,但却十分清楚哪怕李氏想左了,新帝也是个清醒人。
那可是她婆婆谭太后的亲生儿子。
谭太后是极其厉害的人物,那样的局面下能保全自己的亲生儿子,等十来年之后传了皇位的一系全断绝了,她更是有心补偿自己的亲儿子一个皇位。
最要紧的是,皇帝是天生的皇帝。
张太后知道,萧晟煜才是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大燕最好的选择。
打从皇帝登基,李氏在后宫里呆了十几年,皇帝态度未尝有半分改变,便是知道她的妄念已经被她自己强迫成了执念,他也不可能因此接受——
事实证明,她与他本就不存在这个缘分,便是李氏脑子里想得天花乱坠,叫她多了许多惦念和指望也没有。
这份叫她活下去、坚持下去的期待不该是这样的。
她的日子是为自己而活,从不是靠着什么“假使没有……我就应该如何富贵幸福……”这样全是虚幻的惦记过日子。
她真的喜欢陛下吗?
也不尽然。
便是当年,她所谓的“本该和陛下说亲而不是被哀宗横插一脚”的时候,李氏也压根不了解也不喜欢陛下。
那会儿陛下还在寺院里,根本不可能接受赐婚,李氏一个大家闺秀、名门之后怎么可能少女爱慕一个从未见过真面目看着毫无前途的僧人皇子呢?
只不过是后来瞧见了陛下登基,瞧见了那份风光,便让她觉得这是个极好的皇帝也是个极好的夫婿,比她真正的丈夫哀宗好得多。
哀宗已死,又有当年厉宗曾以女子试探和侮辱陛下的旧事在,就让她觉得曾经好像是有那么一个可能。
直到如今,李氏也没有能走出来,那么多经书不知道读到了哪里去,当真是半点不修心。
有她压着,她姑且做不出什么得罪帝后的事情出来。
帝后宽宏大量,又体谅李皇后吃过的苦头,也并不怎么和她计较。
“去请李氏来。”
想到这里,张太后决定再敲打敲打她。
实在拗不过,便只能让她离了皇宫桎梏,继续送人去什么山什么寺修行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