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就是给朱元璋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九字真诀的儒生。
他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之后,又进入半隐居状态,没有正式成为朱元璋的谋士。朱元璋只是有需求的时候,去找朱升解惑。
陈标认识朱升,是因为朱升虽然没有正式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但朱元璋一直都有提供供奉,逢年过节还有礼物。
陈标长大一些后,他爹带着他一同去帮大帅送过过年礼物。
虽只见过一面,但陈标记忆力很好,还是能认出这位传说中的隐世大儒。
陈标脑袋都大了。他堂兄吃了熊心豹子胆吗?居然把这位老人“请”到了应天?!
朱升发问,陈标老老实实回答道:“身体很好,只是有点畏寒。”
朱升伸出手,按住陈标的脉搏听了听,道:“嗯,你最近有些累着了,该多休息。有什么活,和我说,我替你做。”
他松开陈标的手腕,帮陈标把袖子捋下来,然后拍了拍身旁中年的肩膀:“这是我长子朱异,读书不行,勉强能做得一些小买卖,算算账还是能做到。”
朱异苦笑着拱手:“在下朱异,字存异。”
陈标歪头。
什么意思?朱老先生真要帮我?不走了?
陈标不敢问。怕一问,朱老先生就恼羞成怒,拂袖走人,顺带写信给朱大帅,告自家堂兄一状。
自家堂兄写信说他浴血奋战,立了很大战功,吹嘘自己很快就能单独领军,当大元帅。
如果因为这件事堂兄被罚,当不了大元帅,陈标可受不了他堂兄抱着他哭嚎。
耳朵疼!
朱老先生已经年过六十,陈标胆战心惊在自家腾了窝……啊呸,腾出了一个院子,让朱老先生和朱老先生的儿子居住。
他又派了几个手脚麻利的仆人,并把大夫也叫来,给朱升、朱异把脉,看需不需要开点什么补药。
陈标战战兢兢给朱文正写信,问他是怎么把朱老先生这样重量级人物请出来的。
朱大帅都请不出来!
朱文正在心中得意洋洋道,他是专门三顾茅庐,说秃噜了嘴皮子,才把朱老先生请来暂时帮忙。
陈标皱眉,咬牙切齿:“三顾茅庐?你不是连番拉肚子,不良于行?你能骑马去朱老先生那里三顾茅庐,就不能回应天?”
朱文正再次送来的信,捎带了一箱子亮晶晶宝石,说给陈标当弹珠玩。
陈标冷笑。我稀罕你的破石头?我陈家什么宝石没有?!
不过朱升和朱异确实比朱文正好用许多,陈标便不再欺负他堂兄,逼他堂兄回来算账。
朱升居然去了应天,别说陈标被吓到了,朱元璋也被吓到了。
朱升年纪大,朱元璋一直较为纵容他,不要求他出仕,只有事便去问策。
他那个傻乎乎的大侄子究竟何德何能,把朱升请了出来?
宋濂等人也听过朱升的名声,虽还没和朱升打过交道,但都很好奇。
他们听了朱元璋对朱升的描述后,也纷纷疑惑。
朱升虽接连给朱元璋献策,但似乎并没打算把朱元璋当“主公”看待,只是为了结束乱世,是个典型的“隐世大才”。
而且朱升学的是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就是程朱理学的核心学派之一,其学术思想是以朱熹思想为正统,是纯粹的“朱熹理学”。
所以当朱元璋得罪天下文人的时候,朱升也表示了愤怒。
朱升倒不是说什么小脚不小脚,这不重要。他只是发现了朱元璋对程朱理学、特别是对朱熹的不尊重。
特别是朱元璋做此事,是在朱熹后人找借口拒绝和朱元璋联宗后。所以朱升认为,朱元璋只是因为私人情绪在打击报复。
因这件事,他和朱元璋之间有些不愉快。
现在他想通了?
朱元璋乐道:“他是不是要对我服软了?!”
宋濂摇头:“主公,一直修习一个学说的人,若让他改换其他学说,无异于让他否定自我。这不可能。”
刘基考虑问题比较阴暗:“他知道标儿是神仙童子吗?”
朱元璋点头:“知道。朱升也会算命理。当时那算命先生出事后,我就找过朱升。”
他不信任朱升,但他把朱升牢牢控制住,朱升也很老实地待在他的控制范围内,所以他才将陈标的神异之处告诉朱升。
其实朱升给朱元璋献了“九字真诀”后,就不可能再投奔其他人了。朱元璋绝对不会让他离开。他自己也知道。
刘基好奇:“他算出什么了吗?”
朱元璋摇头:“他说标儿命数模糊,仿佛被天机蒙蔽,不敢乱算。”
刘基叹气:“我怀疑给主公算命的是个半吊子,所以才敢把自己算出的话大大咧咧讲出来,遭遇天谴。”
他们一同哀悼了一下那个可怜的算命先生,继续讨论朱升。
宋濂虽然不认为朱升会改变自己的思想,但他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认为朱升如他两个儿子的名字一样,“求同存异”。
虽然朱元璋不太喜欢程朱理学,特别是朱子理学。但朱元璋逐渐展现出爱民如子的一面,让朱升认为可以辅佐朱元璋,于是才在朱文正莽撞后,顺水推舟出山。
刘基则坚持认为,朱升是在看到无法影响朱元璋的思想后,选择去影响太子的影响。
朱元璋失笑:“不管他什么理由,他只要出来了,就别想再回去。影响标儿的思想?哈哈哈哈……”
朱元璋没继续说,只是不断大笑、狂笑、笑得牙花子都露了出来。
宋濂和刘基根本还有些担心,听到朱元璋那仿佛得志小人一样难听的笑声,不由对视了一眼。
看来主公对标儿很有信心。我们也对标儿有信心一点?
宋濂很有信心。刘基觉得,就算再有信心,也得做好万全准备。
叶琛师徒几人跟在常遇春身旁,叶铮和王袆分别跟随胡大海和冯国胜征战,不在朱元璋军中。
刘基思来想去,写信给师兄季仁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