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圈的生产线稳定下来后,余恪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那就是效率太低了!
平均下来,一天最多产出七八百只轮胎。
余恪橡胶厂里的生产线路,从收集树汁,到制取橡胶,再到二次加工橡胶制成橡胶制品。
几乎都是工人手工制造,而非车床,自然效率高不了。
苦思冥想一番后,余恪不得不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车床这玩意不是他做不出来,而是太耗费时间了,没这个必要。
不如直接从西方国家订购一批车床来得更合算。
于是余恪又发了封电报给张之洞,电报中阐明了橡胶厂的需求。
很快就收到了张之洞回信。
张之洞表示让他放心,这事他来解决。
余恪收到回信后放下心来。
张之洞人脉比他广得多,有他保证,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
果然一个多月后,几名德国人便来到了莲花县,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条马车队伍。
马车上放着十多台各种型号的车床,有卧式车床、落地车床、转塔车床等。
大部分是完整的,小部分因太过庞大或沉重被拆成了零件。
这些车床并非使用电力,而是像缝纫机一样的脚踏车床,十分原始。
而那几名德国人则是张之洞请来,帮助余恪安置和建立车床生产线的。
虽然余恪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这几名德国人的帮助,而且这几名德国人十分高傲,让余恪心里有些不快。
但余恪还是耐心的接待了这几名德国人。
毕竟这几个德国人是张之洞清来帮助他的,若是得罪了他们,张之洞会很难做。
之后,在这几名德国人的指点和帮助下,余恪橡胶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有了车床,一些原本要十个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两三个人就够了。
空出来了不少人手。
有了这些多余的人手,余恪便也可以开始生产其它的橡胶制品。
之前已经有了做自行车轮胎圈的经验,余恪便首先开始制造其他种类的橡胶轮胎圈。
当然,由于技术限制,充气轮胎暂时还做不出来。
除了轮胎外,橡胶厂同时也在尝试生产手套、皮管、自行车坐垫、胶衣等产品。
虽然短时间内很难做出合格的成品,但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
生产这些橡胶制品说难不难,说简单也并不简单。
而且许多橡胶制品并非生活必需品,只有将成本降下来,对应价格定低一些,才会有销路。
又过了三个多月,所有的橡胶制品都已能够规模化生产。
但可惜的是,销销量并不像余恪仍未得到那么好。
橡胶厂每个月总计盈利只有七八千两白银,对于余恪和张之洞的事业所需的资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张之洞告诉余恪,他已经得到了一批豪商的支持,那些豪商愿意每个月支持张之洞一批银钱,共计有上万两。
但张之洞也要付出对应的利益,比如说降低商税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两广地区的豪商众多,具都是腰缠万贯的主,不少豪商甚至将生意做到了国外。
能与这些豪商有利益往来,并获得他们的支持,是件好事。
这意味着张、余二人在两广的事业更加稳定了。
至少在战火波及到两广之前,不会再愁银子花。
但别人给的钱,毕竟比不上自己赚的钱花起来更自在。
张之洞曾想着尝试将橡胶厂的各种产品卖到国外,但结果并不理想。
余恪得知后才突然明白,橡胶厂缺少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想明白这一点后,余恪很快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首先必须是生活必需品,且并不容易很难仿制。
这样的产品,且是橡胶制品的产品,余恪脑子里有不少。
一、橡胶水壶。
这种产品最大的难点临时去除橡胶的气味。
橡胶水壶相比起其它材料制成的储水产品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不易损坏而且便携。
只要解决了异味的问题,就不怕没有销路。
甚至这种产品可以作为军需品,卖给国外许多国家的军队。
这一点就要靠张之洞来解决了。
想到就做。惊喜的是,仅仅花了几天时间,余恪就找到了去除异味的方法!
无异味的橡胶水壶产出后,很快就在国外打开了销路。
连带着余恪橡胶厂的其它产品的销量,也提升了不少。
橡胶厂的月盈利翻了几番,从七八千两白银提升到了两三万两白银。
橡胶厂的规模也越做越大,以至于原本那一千五粤武备军都有些不够用。
不得不再从附近几个县招募一些工人来。
余恪在莲花县呆了将近半年,等橡胶厂的生意稳定后,才回到广州。
这半年来,华夏大地上发生了许多事。
首先是白莲教。
在河南举事的那一支白莲教义军失败了。
倒并非清廷出手剿灭,而是这支白莲教义军自行分崩离析了。
河南白莲教的坛主李丰以三万人马围住了洛阳城,陷入僵持,但围了一个月也依旧没能攻下洛阳。
毕竟这三万人马大部分都只是被驱赶而来的灾民而已,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围了洛阳城一个月,这三万人马粮草供应不足,灾民也成片成片的饿死,甚至由于尸体处理不当,产生了瘟疫。
三万人马一个月后就只剩下不到五千。
大部分人马向其他地区逃散了,少部分白莲教的教徒依旧在死撑。
洛阳城内守军见白莲教大势已去,八百官兵在洛阳城守将武翀的带领下主动出击。
击溃了剩余的白莲教众,并活捉了坛主李丰。
而这时山西的白莲教坛主栾振坤,带着五万人马姗姗来迟,再次围住了洛阳城,攻城三日始终没能拿下洛阳,便又退了回去。
说到山西的白莲教,这教主栾振坤倒是有些本事,不到两月时间便将山西大部分城池攻陷。
手下人马也发展到了二十万,甚至组建出了五千骑兵,三千火枪兵。
实力大增后,栾振坤自封晋王。
栾振坤这么做,立刻触及到了朝廷的底线。朝廷再也无法坐视不理。
军机处诸位大臣达成了统一的意见,让袁世凯率领手下北洋新军平叛。
一个多月时间,袁世凯连拔十数城,几乎是摧枯拉朽地剿灭了栾振坤手下二十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