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上一次南巡,还是十年前,那次伴驾随行的皇阿哥只有皇长子。
十年后再度南巡,噶尔丹已灭,边境安稳,国库充盈,南巡的队伍也扩大了不止一倍。
太后随行去江南,特意求了康熙,带上咸福宫妃和宜妃。
咸福宫妃,是她娘家的侄女,虽不受宠,但在宫中享有妃级的待遇,只是没有被正式册封。
宜妃所生的五贝勒自幼被抱到她膝下抚养,宜妃常来探望,而且性子爽利,不是那种娇里娇气的女子,她们婆媳俩平日里很是能聊得来。
有机会跟着皇帝下江南,自然不能落下亲近之人。
不止皇太后这样想,郡王贝勒们也不能免俗。
郡王也好,贝勒也罢,哪怕作为皇帝的儿子,没有圣旨就不能离京,更不要说下江南了,众多的皇阿哥当中,下过江南的只有直郡王。
都知道江南风景好,诚然,此次下江南是因为黄淮连年溃决,下河许多地方常被淹没,朝廷虽然一直在修建水利,但成效不大,所以康熙才决定南巡亲自去视察。
但带上了太后,一路上行程必然不会很紧,视察的同时,也是游玩。
康熙除了嫡母和儿子,还带了十数位妃嫔。
上面带了头,下面的自然也就不客气了。
诚郡王不光带上了福晋和两个格格,连他宠爱的侍妾都带上了。
五贝勒没带福晋,带了格格刘佳氏,带了刘佳氏为他生的儿子弘昇。
七贝勒娇妻宠妾都在。
八贝勒带着自家福晋。
剩下三位小阿哥都还未曾娶妻,十三和十四连格格都没有,只有带侍从同去的份。
直郡王带着妻儿下江南算是随大流,但带老丈人的就他一个。
几个弟弟,不是没有岳丈跟着南巡的,七弟的岳丈法喀就在南巡的伴驾之列,但那是皇阿玛点的名,跟老七没关系。
唯独直郡王,不光带上了老岳丈,还带上了尚是白身的小舅子。
单是正经的主子就这么多了,随侍之人更多,南巡的队伍浩大到让弘昱都觉得震惊。
这哪像是去南巡的,更像是皇室之人拖家带口迁都,直接换个城市生活,不然何必带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行李。
弘昱特意向阿玛要了张地图,就挂在他的马车里,实时实地观测,遇到不懂的便问外祖父、问小舅舅。
他坐的是阿玛的马车,甚是宽敞,根本就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样两三个人便能坐满,七八个人也坐得下。
当然马车大小都是有规制的,皇祖父的马车比阿玛的马车还要大,不能用坐得下几个人来形容了,那就是个房车。
有床,有桌椅,中间还有间隔,等同于马车上有卧室和客厅两间房。
别问弘昱是怎么知道的,南巡的第一天他就去过皇祖父的马车了,里面宽敞大气,就是明黄色多了点儿,看久了难免刺眼。
而且皇祖父的马车减震效果明显要更好,难怪行路都不影响皇祖父批阅奏折。
弘昱只是被叫过去问了几句话,待了都不到一刻钟,吃了几块点心便被送回来了。
他们的歇脚处有时是驿站,有时是行宫,有时干脆宿在当地官员家中。
要能老老实实在住处歇息,那就不是弘昱了,城镇要逛,村落要转,哪怕到了荒郊野岭,也要出去走一走。
“这座被砍秃了的山就是地图上标注的九寿山吗?”
光秃秃的,一棵树都没了,倒是好认。
“应该是九寿山,地图上的位置就是这里,不过二十年前我去江苏任巡抚时也曾走过这段路,那时不曾见有这样光秃秃的山。”科尔坤思忖道。
他是满人当中少有的进士出身,诗才一般,但喜欢写文章,喜欢出书,还曾经出过一本游记,多是他外出任官时来回路上的见闻。
若是曾见过这样一个光秃秃的山,他肯定是要写在游记里了,不会没有印象。
弘昱的重点不是这座山曾经秃不秃,而是外祖父居然做过江苏巡抚。
江苏那可是在东部沿海,虽然不够往南,但谁说跑路一定要去最南边跑了,江苏靠海,一样适合跑路。
“外祖父在江苏待过几年?那里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