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跟在人流后头,随着大部队出发。
朱棣似乎很体恤百官,允许他们坐轿。
随即,浩浩荡荡的人马一路赶往栖霞。
而栖霞这里,早有禁卫在此,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那图书馆……也不得已之下,暂停营业,图书馆上下的人,全在外候命。
解缙的心情很不错,他也是久闻这图书馆的大名,而且他所编修的文献大成,也抄录了几份,其中有一份,就收藏在这图书馆里。
这对解缙而言,绝对是极体面的事。
陛下总算对书生出敬畏之心了,这对天下的读书人而言,也是一件幸事。
整个栖霞,人虽然都不得靠近图书馆,可许多读书人却不肯离去。
人们远远的站着,免不得交头接耳:“听说陛下亲临,还带了百官前来,没想到图书馆已上达天听了。”
“哈哈,说来我们也沾了光,这图书馆,我是常来看书的。”
就在无数人的议论之中。
朱棣进图书馆之后,当下便对李文生道:“李卿家,那书在何处,带我们去。”
众人都引颈相盼,一面又好奇地打量着这巨大的图书馆。
看着一栋栋的小楼,那楼中似乎都摆满了书架。
甚至有专门的三栋楼,负责摆放《文献大成》的书。
而且这一路,都立一个又一个的牌子。
牌子上头,却都雕刻着每一栋楼里的书目。
这密密麻麻的书目,看得令人头皮发麻,实在太多了,说是浩瀚如烟都不为过。
好在这书目都进行了分类,便于查找。
百官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的,对这里倒是生出了许多的兴趣。
又见小楼里摆满了茶座。
甚至是在长廊下,也是一个个桌椅板凳,这显然是提供人坐着看书用的。
有一个专门的茶坊,负责这里的茶水供应,可能是因为人多,所以那茶坊的规模不小,只怕里头至少有数十上百个伙计负责此事。
甚至,这里还卖笔墨纸砚,显然是提供给读书人做笔记的。
若看到精彩之处,若是不记录下来,实在可惜。
许多人都暗暗点头,这倒是个好地方,可惜,平日里太忙了。
不远处,有一堵墙,隔壁那堵墙,似乎还在营造着什么,不过那里要营造的建筑,似乎和这边的建筑差不多,或许……是这图书馆还在扩建。
而李文生当着所有人的面,按着自己的记忆,寻到了那个挂着杂学牌子的小楼。
解缙一见……好心的拽了一下李文生的袖子,似乎是提醒李文生什么。
只是现在的李文生,对此浑然不觉,他心情正激动着呢,直接快步进入了那小楼里。
这里的书都很新,甚至……有一股新书特有的书香味。
李文生只目光一扫,在琳琅满目的书籍里,很快就寻到了当初自己摆在那的书。
这书……似乎自此之后就没有人翻阅过。
他小心翼翼地将书取下,低头一看……《瘟疫防止及处理》。
对了,就是它。
李文生更激动了,甚至颤抖着手翻了翻。
果然,没有错。
李文生随即便拿着书来到朱棣的跟前,将书交给了朱棣,恭谨地道:“陛下……就是此书。”
他心情十分振奋。
朱棣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百官们在后头,像鸡窝里的鸡一般,一个个翘脚来看。
解缙也不由得探过了脑袋。
却见朱棣打开了这本书,他低头认真地去看,发现这书……他竟看得懂。
这一下子,就让朱棣更有兴趣了。
要知道,朱棣其实也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可实际上呢,这世上的许多书,他也是看得一知半解,因为那书中的内容,大多生涩难懂,而且各种之乎者也,云里雾里。
而这书,言简意赅,最贴心的是,它会主动地分段,这就省去了让人识文断字的麻烦。
古人的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而……对只是普通有点墨水的人而言,其实读起来很费力。
朱棣细细看下去,里头果然有关于牛痘的防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所谓的‘学习心得’。
这学习心得很有意思,什么了解万物,运用万物之类。
朱棣很是惊奇地道:“果然是此书,朕没想到,世间竟有此奇书。”
解缙在一旁,乐了,恰如其分地道:“陛下,著此书者,必是高人,十之bā • jiǔ,此人怕也已作古了。臣读书万卷,得一好书,则禁不住爱不释手,倘若此书的作者作古,使臣等不能当面求教,倒是一件遗憾的事。”
顿了顿,解缙接着道:“如此大功,如陛下所言,便是封侯,也不为过。”
朱棣若有所思地颔首,于是好奇地合上书,想着先寻此书的作者署名。
可低头一看,顿时整个人就懵住了。
百官们都看着朱棣,觉得陛下的表现有点怪异。
解缙便笑道:“陛下……莫非此书没有写明何人所著吗?若是如此,那就太遗憾了,不过许多古书,作者的生平都难以考证……”
“朕知道是谁所著了。”朱棣深吸一口气,而后轻描淡写地道。